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大明文魁》
第(2/3)頁
與林延潮同鄉(xiāng)的舉人里,也有一兩個看過林延潮的尚書古文疏證,當時覺得此書是胡說八道,大言不慚。甚至說出拿來墊桌腳還覺得薄了的話。
這些人微微低笑心道,犯傻了吧,叫你吃飽撐寫什么書立什么言,這下好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說不準還要丟了解元呢。
事實上,當初填榜,當林延潮名字列出時。待得知林延潮并非是老儒,而僅僅是一名十五歲的少年時,本來一直推舉林延潮為首卷的眾位考官,也是一片嘩然。
大明雖有舉神童的傳統(tǒng),楊廷和也有十二歲中舉的神話,但是十五歲的解元,真心還是頭一遭。
你要舉神童,那也要是真神童才行,若是才不附實,將來傳出去就成了笑話。
眾人都是不敢貿然破此天荒,反而建議將林延潮降格錄取,甚至有人建議效仿當年張居正那般,故意將其落榜,以多加磨礪,好成大器。
但陶提學卻竭力保舉林延潮,直接道,諸公未揭名,推此子文章為第一,為何揭名之后,卻是不敢堅持己見了。如此與以貌取人有何區(qū)別?
之后陶提學還拿出林延潮履歷來給眾人看。
眾官員看林延潮的履歷頓時沒話好說,十四歲進學,場場皆中,縣試前十,府試第一,院試第二,為學一篇古文,福建每個蒙學少年必讀,而之前歲試名列一等,地方鄉(xiāng)舉其為賢良方正,朝廷嘉獎。
這樣的履歷不稱為神童,什么是神童?
眾人這下才心服口服,中舉可謂實至名歸,取了解元,眾人才覺微微拔高而已。
最后王世貞拍板道,諸公本是舉此子為第一,眼下迫于外人之見,而改其名次,這與曾參殺人有何兩樣。
于是王世貞,陶提學力排眾議,仍如舊議將林延潮定為解元。不過不少官員仍不信服,這鄉(xiāng)試里五經文四篇文章,若是老儒作得他們心服口服,一位十五歲生員就很難置信。
放榜之后事情就來了,一名落榜士子,悄悄進言,說林延潮小小年紀為尚書著書立言的事。所以取林延潮這位房師,這時候也是站出來,公開質疑,將來萬一出事,自己也好撇清干系。
當下林延潮道:“房師見教的是,弟子確實有些狂妄。只是弟子自幼讀朱子之書,見朱子懷疑尚書古文為偽,故而盡心專研,撰書將朱子之疑告之眾人,這也是秉承先賢之學。”
聽了這話,眾考官神色微微緩和,林延潮沒有據理力爭,而是先承其錯,再說出自己道理,給了這位同考官面子。
至于朱熹是理學宗師,林延潮稱秉承朱熹之疑質疑古文尚書,從大道理上也是絲毫不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