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大明文魁》
第(1/3)頁
文林社社集之后,林延潮當下閉門謝客,在家讀書。
而那些來請教林延潮學問的讀書人,也知林延潮會在文林社出入,故而對于林延潮平日謝絕見客也是可以理解。
如此林延潮一舉兩得,既是給自己空出了清閑,又是替文林社擴大的名聲。
所以林延潮又恢復了,當初安樂在家,手不釋卷的快活日子。
這數月,林延潮忙著文林社之事,家里也是發生幾件事。
首先是三叔三嬸在東門大街那傾銀鋪,二月時候就開張了。
在自己老丈人程員外的幫忙下,三叔在開張之前,就去各處拜了山頭了,打下關系之后,傾銀鋪就順利開張了。
開張后,生意還算不錯,出乎三叔的意料。
本來以為據六月還有一段時間,在一條鞭法以前,六月是收夏稅,在閩地過去是折以絲絹抵稅的,而眼下改繳白銀。至于十月的秋糧,那更遠著。故而想過去百姓用銅錢換銀的時候還沒到。
但意外是,生意仍是不錯,原來除了夏稅秋糧之外,老百姓還要不定時交納丁稅(大明朝還沒實行攤丁入畝),雜役(即親自出力的力差,給錢替差的銀差),里甲三辦(包括朝廷向地方征收部分土貢),一條鞭法實行后,力差也可用銀來抵,不用再身體力行地服役了。
傾銀鋪上門的百姓都是交納以上各稅的,此外就是去年夏稅秋糧欠稅的,官府上門催科了,老百姓趕緊來用銅錢換銀子的。
白銀兌錢比例一兩對九百錢,童叟無欺,若是遇到洪塘鄉的自家親戚,三叔還會再偷偷給個人情價,按照林高著老爺子的話,這是照顧鄉親,人不可忘本。
另外傾銀鋪還提供大錠銀換小錠銀,小錠銀換大錠銀的業務,所以即便不是在六月,十月的繳稅旺季,生意也是不錯。
開店這幾日,三叔和三嬸都在鋪子張羅著,偶爾才回家一趟,上一次林延潮正巧見到三叔時,但見他頭戴瓜皮帽,身上也插起了煙袋,一身錦衣,好一番富貴氣派樣子。
看來三叔錢還沒賺到多少,但經營這么一個大行當,世面卻見得廣了,整個人氣質也是不一樣了,把在衙門里身為經承的大伯,都給比了下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