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大明文魁》
第(3/3)頁
眾人這才傻眼。
不過文章卻傳了開來,眾人讀完都是嘆道:“此文不求規矩,言辭仿佛沖口而出,不復檢點,近乎俚語,連老嫗都能讀得懂。都偏偏就是這樣的文章,讀來發人深省。”
聽了這話,眾人都是反思起來。
有明一代的文章,無論是復古派,還是唐宋派,兩派打著法秦漢為繩,以唐宋為宗的口號,但文章都是難脫前人的藩籬。
兩派中就算有一二出色的文章,在翰林這等文章宗匠的眼底,也是為了繁復而繁復,為了窮極變化而窮盡變化。雖然有人喊出‘世道既變,文亦因之’的口號,但文如何因世道而變之,誰也不知,甚至有人連世道是什么,都不清楚。
而漕弊論這等不堆垛詞藻,一詞一句用到十分精當,讀后發人深省的文章,頓時令人耳目一新。
之前眾人文章,也有極好的佳作,雖未必稱得上不如此文,但是格式上已走到盡頭,讀起來千篇一律,而漕弊論這等別出心裁,用詞用典又恰如其分的文章,一對比下高下立判。
連文會上幾名翰林也是心服口服道:“此文一出,恐怕天下文風為之一變了。”
當然文章有人說好,也有人說非的,文士一貫相輕,總有人見不得別人好的。
一名翰林不忿道:“以往都是翰林文章,為天下讀書人的標桿,眼下讓一個佚名的文章,領袖天下風氣,不是令人笑話。”
于是一人問道:“此人非無名之輩,到底是何人所作?”
此言代表了文會上眾人心聲,當下眾人都是同問,到底這漕弊論到底是誰所作?(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