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大明文魁》
第(2/3)頁
朱翊鈞看向溫顯問道:“朕聽聞以往閩地原本乃是荒蠻之地,土窮民瘠,多蛇蟲漳澤。這一次殿試前十居然有兩位閩地士子,實在難得。“
頓了頓朱翊鈞問道:“溫卿,家土有何珍奇嗎?“
溫顯聽天子說閩地窮鄉僻壤時臉上一紅。天子這么問,正好戳中了,溫顯讀書人敏感的自尊心。事實上經兩宋,元末戰亂之后,閩地成了修養生息地方,早不是原先荒蠻的地方。
但在中原為四方之中的傳統觀念里,還是改不了,閩地貧瘠的印象。
只見溫顯沉思了一會答道:“回稟陛下,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
朱翊鈞笑著道:“溫卿,此出自蘇東坡之詩,朕記得說的是興化府的珍產。“
眾臣聞言皆贊天子博學。
溫顯臉皮一紅答道:“臣雖籍泉府,但少時在興化讀書。“
溫顯將子魚和黃雀舉出來,意思咱們閩地也是有風物的,咱們可不貧瘠。
朱翊鈞看向林延潮問道:“林卿,你以為閩地有何珍奇?“
林延潮不假思索答道:“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
但見林延潮此詩句念完,金鑾殿上至天子,下至百官都是動容。
林延潮這兩句詩什么意思,咱們閩地土地貧瘠,百物難栽,但是能長出百木之首的松柏。
而百姓家里雖窮,甚至連飯都吃不飽,但是寒門能出貴子!
.不少朝臣也是感同身受,特別是家貧子讀書這一句話,更是勵志,道出了千千萬萬個寒門書生,想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心聲。
天子問道:“好一個家貧子讀書!林卿家,父母可在堂?”
林延潮垂下頭道:“臣自幼失怙恃,乃祖父一手養大。“
天子可以想象,自己雖年幼喪父,但母親健在,除了抱怨張先生約束太嚴,生來錦衣玉食,而眼下這位殿下之臣,卻自小勤奮苦讀,三元及第后方才有了與自己在朝堂上說話的權利,相較之下自己何其幸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