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大明文魁》
第(1/3)頁
翰林院檢討廳之內。
林延潮,張懋修,劉虞夔以及幾位翰林都擬詔呈送至內閣,連大明會典總纂官蕭良有也是寫了一份詔書,由陳思育過目后呈送內閣。
大家都知道輪值內閣的翰林人選八月就要定下,這幾人都是有意爭輪值內閣之機會的。所以都想通過這一次擬詔之事,讓自己的文章為內閣,天子賞識,為自己創造出機會。
這一次有六七名翰林都向內閣呈送了平夷詔的擬稿,而檢討廳里小二十名翰林中占了不多。
沒擬詔的翰林要么已是輪值過內閣,有的是自覺文筆不足,資歷不足,不作一爭。
這些翰林們換了一種心態,再旁議論起來。
“沒料到林宗海,這一次竟會出這個頭。正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入翰林院來,林修撰一直甘居蕭編修之下,今日之舉倒是令我刮目相看。”
“我看是蕭編修智昏才是,他身兼總修纂之職了,這一次又來爭輪值內閣之事,就算他詔書寫得再好有什么用。陳學士豈會在這時候放人?倒是林修撰一進翰苑,將總修纂讓給蕭編修,此舉乃以退為進,待時而動啊!”
一名翰林拍手道:“我明白,平日不爭就是為了要爭之時,無人與爭啊!此人一入我翰苑,就不打算熬資歷,一來就奔著輪值內閣而去的。”
幾位翰林聞言一并點頭道:“此言在理。在理。這林宗海著實厲害啊!”
翰林院自是不乏聰明人,一下子就分析出其中內情。
這時一名翰林有幾分不服氣道:“你們此言太早。要一鳴驚人,要刮目相看,要高看一眼,也要他的文章,能得首輔賞識才是,否則有什么用?”
一人笑著道:“可是。就算林宗海這一次不用。但下一次總輪得到他。”
一人則是忽然道:“總之此林宗海城府甚深,大家小心交往就是。”
林延潮在寫文章,聽得一旁幾名翰林竊竊私語,雖沒有聽見他們說什么,但也可以猜出個大概。
在衙門里就算是與世無爭,從來不爭不求,遇事就要息事寧人的老好人,也是會有人挑毛病的。而這一次自己也是行得正,做得直。堂堂正正的與人競爭,自也不怕別人在背后說自己什么,最多不過有幾句酸詞罷了。
不遭人嫉是庸才嘛。
林延潮繼續趕稿子,他寫得是明日要繳大明會典的條例。至于一旁張懋修等人則是有幾分心煩氣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