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大明文魁》
第(2/3)頁
林延潮當下給每個人都寫了封信,對于陳行貴林延潮多問了幾句。對于其兄下南洋找番薯的陳振龍。林延潮囑咐他若是找到番薯,就是直接來京師找他。
另外就是自己一手組織的文林社,自己身為社首,但已是無法回鄉,索性退位讓賢,請葉向高,翁正春,陳行貴等幾位好友繼續主持。
不過林延潮想來,自己畢竟三元及第的狀元。自己雖辭掉社首,但文林社的社員。還會給自己保留一個榮譽席位。
不過這已不是他關心了,文林社的交際圈已是太遠了。自己身在京師,交游的最少也是進士出身的官員。
若不是以前的好友或者是同鄉,一般舉人,國子監監生,生員,以及吏員若是上門來拜訪,林延潮基本是不會見的。
之后林延潮還順手翻了下題名錄,見上面很多熟悉人的名字,不少都是自己以前在濂江書院的同窗,以及文林社的社員,林延潮不由生出欣慰之感。
至于兩名弟子徐火勃,陶望齡,二人都是進學,但在鄉試時卻有不約而同的都落榜了。
林延潮寫信告知他們舉業,得不足喜,失不足憂,讀書只在于明志。平日在鄉需尋明師好友指點,不可以因他們不如己,而不虛心。
然后林延潮又在信里說了自己當初向林烴學來的讀書謹身之法,如讀書不二,讀書在于靜敬二字。給二人的信,林延潮連連寫了好幾張,猶恐不夠,想起林烴手把手教自己讀書寫文章,林延潮覺得自己教學生,不如林烴盡心多了。
所以林延潮只好寫在信里,略略進一些老師的義務罷了。
在書房里回了那么多的信,夜已經深了,林延潮將油燈撥亮一些,手邊最后的則是林烴的信。
讀信前,林延潮先整了整衣冠,事師需敬,老師在與不在面前都是一樣恭敬,這就是君子提倡的慎獨。
林延潮拆開林烴的信時,想到是當初師徒二人,切磋學問,砥礪品行之時。想起老師的為人,林延潮唯有用古人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
林烴信中對自己三元及第之事簡簡單單贊了幾句,唯有一句說當初教導自己時,也未將自己視為凌云木,直至成為參天大樹時,方知偉器。
得到老師的夸獎,林延潮心底那個舒坦啊,簡直是不要不要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