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大明文魁》
第(2/3)頁
小皇帝臉頓時沉了下來,就算對歷史一知半解的人,也知道魏征諫太宗的故事。
講官們給天子講課時,最常說的一句,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這句話就是出自唐太宗點評魏征的。同時講官們也是用魏征的例子,來勸小皇帝要學太宗皇帝啊,你要多虛心納諫。李世民那么英明的皇帝,都也要以魏征這等諫臣為鏡。你有李世民厲害嗎?沒有他厲害,你就別BB,老老實實地聽我們的話。
小皇帝看來林延潮講魏征這故事,就勸自己要學唐太宗納諫的。
當然這給小皇帝講魏征,并非林延潮臨時起意,他事先給張四維的講章里就這么寫的。講官給天子的講章要給閣臣先看定,如果林延潮不寫這個,那么講章在張四維那就通不過了。
小皇帝神色已是冷淡下來,林延潮是他欽點的狀元,三元及第牌匾也是他恩賜的,當初會見外邦使節,自己還幫林延潮說話,給他加官進爵,而此刻連林延潮不幫他也就算了,還幫著太后,這等心疼豈是言語可以說的。
這等于被自己親信的人,再背叛了一次,傷害比何洛文勸諫更痛十倍。所有大臣都棄他而去,堂堂天子在這一刻真的成為了孤家寡人。
小皇帝神色已是恢復如常,坐在御案后道:“林中允請講。”
林延潮聽出小皇帝這話里的痛楚,于是道:“微臣今日所講之書,乃驗古人所行之事,政事何者為得,何者為失,天下因何而治亂,故而望陛下引以為鑒。”
開場白后,林延潮繼續道:“昔日陜縣丞皇甫德,參上書惹太宗動怒,太宗以為訕謗。魏征勸道,昔賈誼當漢文帝上書說,可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為帝王流涕者兩件,可以為帝王長嘆息的事有六件。從古以來上書奏事,臣子往往言辭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動人主的心,故而激切即似訕謗。”
眾人聽出,林延潮的意思就是,陛下,咱們臣子諫言意見是激烈了一些,但不激烈你聽不進去。你是皇帝大人大度,哪能因這點小事生氣呢。
小皇帝聽了這話,臉色稍緩道:“林卿家請繼續說。”
張居正,張四維都是點頭心道,林延潮果真了得,幾句話令天子怒色頓消。
下面林延潮反問:“陛下以為魏征為何等之臣?”
小皇帝聽了道:“朕記得魏征曾與太宗皇帝說過,所謂良臣,應該像稷、契、皋陶那樣,身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而所謂忠臣,只能像龍逄、比干那樣,身受誅夷,君陷大惡,家國并喪,空有其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