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大明文魁》


    第(1/3)頁

    孫承宗與徐火勃講了一通。

    林延潮從二人口中,得知眼下生員中對于‘事功’之學,還是爭議比較大的。

    彈劾消息出來前,讀書人津津樂道,還是林三元經筵上舌戰群儒,以一抵十。

    還有人稱林延潮的事功之學,近乎于王陽明‘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算不得新意。更有人斥為虛妄之學,但這意見并不多。

    但是彈劾之事一起,爭論就變得嚴肅起來,有點演化為學術之爭。

    誠然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理學既是官學,也是顯學。理學是讀書人的敲門磚,唯一能與理學一時長短的唯有心學。

    明朝心學,起源于陸九淵。

    在南宋時,儒學分為三支。

    一是程朱理學。

    二是陸九淵的心學。

    三則是陳亮,葉適的永嘉學派,事功之學。

    三派的弟子遍布天下,分不出誰更高一籌,在當時三派學術,可謂堪稱三足鼎立。

    宋元之際,儒學斷裂,三派都沒有了傳承。到明朝北逐韃虜,收復中原后,擺在朱元璋面前的問題是,誰來繼續持儒學的旗幟?

    最后朱元璋選了老朱家親戚朱熹的理學,定為官學,從此理學大興。

    百年來理學一統天下,直到心學出世。

    王陽明創立心學,且還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此三不朽,堪稱為千百年孔子以后,儒家第二人。王陽明不僅從陸九淵手里繼承了心學的衣缽,并創立新說,且發揚光大。

    心學剛復興時,一直被理學打壓,后來徐階為首輔后提倡心學,心學一度有與理學爭鋒之勢。

    但王陽明去后,心學自己不統一,分裂成很多門派,內部在誰才真正繼承王陽明衣缽這個問題上不團結。大家都是認為自己是王學正宗,于是相互撕逼,從此沒有再挑戰理學的氣勢。

    而明朝理學經過心學的挑戰后,自己也在不斷完善,并出了湛若水這樣可以與王陽明可論一時長短的大宗師,重新修補了理論。

    理學不僅沒垮,反而再度壓倒了心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