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最后眾官員在武英殿里議了一陣后。 由張居正,申時行,禮部尚書潘晟,工部尚書曾省吾,以及劉一儒,洪鳴起等一眾官員一并前往長安右門勸退士子,只留下張四維,馮保侍駕。 張居正與申時行,率著一眾官員,登上了長安右門的城樓。 登上城樓后,張居正一眼就看見金水河邊跪闕的上千名書生,臉色一變道:“此成何體統?” 百官見此一幕,不由都是一并垂下頭,心道這下完蛋了,宰相動怒。 張居正乃大明第一權相,先皇的顧命,太后以天下交托,當今天子見了他也要恭恭敬敬地稱一聲張先生,猶如老鼠見了貓一般敬畏。其余朝堂重臣,連話都不敢和他多說三句,見他戰戰兢兢。 這樣威壓一朝的人物,但下面這些學子卻不將他放在眼底,公然在皇宮宮門前挑釁他的威嚴,要廢除當年他定下的律令,這讓張居正如何能忍。 眾官員驚若寒蟬,一并躬身道:“元輔息怒。” “這些書生,我等勸退就是。” 眾人推了一陣,最后禮部尚書潘晟,一個人走到城樓前道:“諸位學子,我是禮部尚書潘晟,你們的訟狀,陛下已是過目,其中所奏之事已找有司官員詢問,到時必會給你們一個交代。現在時候不早了,你們先行散去,不要堵此門前,驚擾圣駕。” 潘晟用得是官場上的拖字訣,但眾士子們聚集于此,怎么會聽潘晟一句話散去。 屈橫江抱拳道:“大宗伯在上,我等此來已是在狀紙上說得清楚了,今日不將盧萬嘉等囚于刑部等十六名士子放出,以及朝廷允民間可講永嘉之學,我們是不會走的。” 潘晟聽了氣不打一處來,城樓上的官員都是連連搖頭。 這些士子太不識相了,連堂堂禮部尚書的面子都不給。 潘晟忍住氣道:“朝廷有律法在,衙門辦事皆有章程。朝廷政令不是你們討價還價的,就算圣上點頭,也不是說辦就給爾等辦的。” 屈橫江旁一名士子大聲道:“既是如此,那么咱們就候著,朝廷什么拿出章程來,我們就什么時候走。否則我們就一直跪此,不走!” 此言一出,眾士子們都是大聲道:“不走!” “不走!” 潘晟氣得不行向張居正道:“這些學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圣賢書不知讀到那里去了。請恕我無能為力。“ 潘晟之后,數名官員又是上城樓勸士子,都是無效,反而有數人被士子們群起攻之,駁倒了回來。 “狂悖!” “放肆!” “我大明士風怎么到了這個地步。” 城樓上官員們紛紛斥道,但卻是一個個無可奈何,作攤手狀。 越是如此,張居正面色越加陰沉。 “諸位還有何策?”張居正問道。 眾官員面面相窺,在張居正的逼視之下,都是低下頭了。 “下官無能!” “下官已是盡力了。” 難道真拿這些士子沒辦法了。眾官員心底問道。 此刻刑部尚書曾省吾道:“元輔,此事因刑部官員往國子監抓拿監生而起,以本部堂看來,這一次叩闕的士子,人數雖多,但領頭的卻是國子監監生。只要能勸退他們就可收其功。” 做官的本事,就在于抓問題的關鍵。 別看曾省吾在經筵時被林延潮殺得大敗,但這時候一句話,卻讓眾人看到了曾尚書的本事,身居高位的大臣,沒有一人是泛泛之輩。 張居正點了點頭,回顧左右問道:“國子監祭酒周子義何在?” 張居正話音剛落,就聽一人道:“本官已是來了。” 眾人看去,但見祭酒周子義步履匆匆地登上了城樓,顯然是剛剛趕到。 周子義已是上了年紀,聽聞國子監監生鬧事后,也是急忙趕來,不顧老邁的身子一步一步登上了城樓。 周子義額上都是汗水,走到張居正面前道:“元輔,本官管教無方,令國子監出了這么大的事,以至于驚擾圣駕。本官愿承擔一切責任,還請元輔不要責怪學子們,他們都是不懂事的孩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