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還有一名錦衣衛笑著道:“是啊,若能得先生教誨,以后拷問那些官員,我等也明白他們心思,辦事也是順手許多。” 眾人都是哄笑。 林延潮笑道:“也好,你們既是要這么學,我就講些大家都明白的,吾學有經史二門。先與你們說經。” “各位可讀過春秋,尚書?” 眾錦衣衛們都是搖頭。 “論語,大學?” 眾錦衣衛也多是搖頭。 林延潮釋卷道:“其實經義不講也罷,我儒家十三經,旨在‘仁義’二字而已,弄明白這一點,十三經大可不讀。” 錦衣衛們不由問道:“十三經只講仁義?” 林延潮道:“不錯,數千萬字不過在述‘仁義’之用而已。仁義非儒家一家之學,而是三代,周公之學,孔子得之,再將仁義二字,寫在六藝之中。” 紫禁城的大殿上。 天子持三國志而讀。 與袁紹戰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斬紹大將淳于瓊等八人首,遂大破潰。紹與子譚輕身迸走。凡斬首七萬馀級,輜重財物巨億。 曹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魏氏春秋曰:曹公云: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讀至這里,天子掩卷,他方才念得是魏書武帝紀一段。曹操破袁紹后,獲得了自己部下以往與袁紹暗中往來的書信,然后曹操看也不看,一把火燒掉的事。 這時殿外稟告。張誠,張鯨已是到了。 張誠,張鯨身后跟著好幾名太監,他們搬來六個大木箱子。 張誠向天子稟告道:“陛下,張居正家里已是抄沒,金銀細軟正在細點,這是朝中大臣與張居正往來之書信,拜帖,以及贄敬禮單。” 天子走至大木箱邊,手撫箱子道:“張居正在世時,雖言正身不正,但有一句話說得對,大臣們的奏章不可信,要聽其言觀其行。這句話朕深以為然。” “你們將這箱子里所有在朝七品以上文官,特別是翰林御史給事官員的書信,以及贄敬禮單找出,朕要看看他們在朕的背后是什么嘴臉?朕不是曹操,沒有那等寬廣的心胸。” 張鯨,張誠二人對視一眼。 “何為仁?孔子曾言,仁者,愛人。理學解為愛人,愛他人。吾解為愛己愛人。其實己與他,合起以來也是一個人字。”林延潮侃侃言道,他講得并非大道理,每個錦衣衛都能聽懂。 “三千年以降,諸經云云,實離不開一個仁。微言大義滲透在圣賢書,為讀書人幾千年來傳承。仁字已滲入百姓平日日用。因一仁字,己與雙親,族親,鄉里,家國天下,具是一體。” “譬如爾等為孩兒時,父母常道,吾如此為你操勞,還不是為了你。其實謬矣,可與父母說,他們如此操心,實只為了自己罷了。” 眾錦衣衛聽了都是大笑。 “父母之愛是為仁,因為愛子女即是愛自己。同而論之,我們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百姓們為何憂國憂君,非吾等好事,因為這家國天下與百姓是為一體,愛國家也是愛自己,這也是一個仁字。所以古人才道,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聽到這里,眾錦衣衛們都是恍然。 大殿中,幾名太監從箱子里取信給天子念,官員為何向張居正致信,奉上多少多少贄敬,一一道來。 其中有不少平日道貌岸然,以清廉自許的大臣,或是這一次攻訐張居正最得力的官員。 在信中句句是極盡獻媚之詞,其中甚至有這樣的話。嘉靖初年,上帝南顧荊土,將產異人,以相君寄之封君。或稱,相君為眾父,封君為眾父父,眾父父者,蒼蒼是也。 天子臉上連連冷笑。 足足念了一個時辰后,天子仰頭望著殿頂道:“滿朝臣工有負朕心,有負朕心。” 張鯨報道:“陛下,張居正抄家已是清點出了。” 天子冷笑問道:“幾何?” 張鯨道:“抄沒黃金兩千四百兩、白銀一萬七千七百兩、金器三千七百一十兩、金首飾九百兩、銀器五千兩百兩、銀首飾一萬兩,另有玉帶16條。一并折銀約為二十余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