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席話下震山東, 三尾鰣魚驚河督。 河南官場上,流傳著林延潮威震河督之事。 當(dāng)天在兗州驛站之事,林延潮用長江鰣魚,來打黃河鯉魚的臉,傳得山東官場人盡皆知。 不過話說回來,林延潮要自籌錢糧修建百里縷堤之事,也經(jīng)過這件事傳揚出去。 在這點上河南與山東官員觀點倒是很一致,他們認為林延潮這是吹牛皮。若林延潮不要河道衙門一兩銀子,都能修建百里長堤,下一步是不是該表演撒豆成兵了? 不過河道總督李子華卻是很認真的人,將林延潮修建百里縷堤之事給工部都水司備案,并行文河南,山東二省沿黃河各府知曉。 這事算是弄得兩省官場周之,現(xiàn)在官員們就算不知道,也得知道了。 此舉無形將林延潮架到了臺面上。 有的人敬佩林延潮的勇氣,給他獻計,用泥沙筑堤,待至冬天往上面潑水,待水結(jié)冰,立即可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大堤。 此天才的構(gòu)想,來源于當(dāng)時流行的楊家將演義話本。 昔日河道總督,現(xiàn)任刑部尚書潘季馴也被驚動。 潘季馴給林延潮寫了一封書信,全信兩千余字,但合起來兩個字可以概括,那就是‘瞎扯’。 潘季馴昔日為河道總督時,修了五百六十余里土堤,十幾里石堤,用夫役八千人,用銀五十六萬兩,為朝廷節(jié)余二十四萬兩河工銀,此政績堪稱天下第一能臣。 當(dāng)時連張居正都要寫信拍潘季馴的馬屁,百年大計皆仰賴公之英斷,公之功不在禹下。 要知道張居正與潘季馴當(dāng)初是政見不合,曾指使人將潘季馴一擼回家,但潘季馴修堤成功后,張居正只能把臉伸出來讓潘季馴打。 當(dāng)然潘季馴也很不厚道的,把這件事整天掛在口邊,弄得官場上人盡皆知,落張居正的面子,顯得有點小肚雞腸。但清算張居正時,也是潘季馴站出來,在人人自危時,挺身而出給張居正說了公道話。 言歸正傳,潘季馴在給林延潮信里列舉,自己當(dāng)年修堤,是平均一千兩修一里堤,林延潮要修百里堤壩,最少要十萬兩,這錢從哪里來?而且縷堤逼河而建,汛期一起,很容易損毀。 所以縷堤基本是要一年一修,但這每年歲修費誰出?你歸德府窮成這樣了,這錢是從何而來? 林延潮居然有這等勇氣,敢在官場上夸下海口,也不怕閃了舌頭,信不信老夫給你兩耳刮子。 雖說潘季馴寫信把林延潮罵了一頓,但人家資歷在那邊,你得服啊! 潘季馴兩度為河道總督時,幾百萬兩銀子經(jīng)手,卻一文不取,被張居正罷官回老家時,還要向人借盤纏。 黃越說起,當(dāng)初他隨同潘季馴治黃河時,親眼見得他老人家是‘軺車所至,更數(shù)千里,日與役夫雜處畚鍤葦蕭間,沐風(fēng)雨,裹風(fēng)露。’ 堂堂二品大員,做事竟躬親到這個地步,天下第一能臣,人家是當(dāng)之無愧。 史家稱萬歷朝前十五年為‘萬歷中興’是有道理的。因為萬歷朝前十五年,有張居正的‘以天下為己任’,有潘季馴的‘事功’,托住了大明日淺下墜的國勢。 眼下之所以能國泰民安,不得不說是他們的功勞。 所以盡管潘季馴寫信來罵,出于對他老人家的尊敬,林延潮就不寫信罵回去了(吵架吵不過),來了個‘留中’(當(dāng)你放屁)。 林延潮將潘季馴的信丟到了一邊,來到窗邊,窗外春雷陣陣,這驚蟄就要到了,馬上就是萬物之時。 連潘季馴都驚動了,林延潮知道天下輿論紛紛,此刻都指向了自己。這一次若是真修不成這百里縷堤,以后自己這張臉估計就要被人打腫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