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大明文魁》
第(2/3)頁
林延潮手捧熱乎乎的姜茶一面喝,一面聽黃越分說。
黃越道:“司馬,別看眼下河面上靜悄悄的,但民諺有云‘漲水不響落水響’,這河面上是亮堂堂的,此稱為亮脊。所謂亮脊,就是如弓背般,河面中間高,兩邊低,反觀退水,則如鍋底,兩邊高中間低。”
林延潮看去,點點頭道:“確實如此。但現在只是五月了,伏汛要提前要到了?”
黃越道:“那也未必,黃河非持久之水也,每年發不過五六次,每次發不過三四日。而這水已是漲了兩三日了,仍是未盈出縷堤,我看其勢不猛。”
“但也未可輕忽,五六月,乃河勢一鼓作氣之時也;七月則再鼓再盛;八月,則三鼓而竭且衰也。”
林延潮向黃越問道:“這縷堤修得如何?”
黃越道:“百里縷堤修了九十余里,若非曾乾亨搗亂該全部修完才是。現在下官已將所撥的河工銀,料物都都用在堤上了,司馬,已是開工三個月了,河工賬上又沒錢了。”
聽聞下面討錢,是上官最頭疼的事,林延潮一口氣將姜茶喝畢道:“錢先不忙說,咱們先去堤面看看。”
說完林延潮重新穿上斗笠蓑衣走出席棚,下面官員匆忙跟隨。
這時候大雨稍歇,逼河而建的七尺縷堤,已是將黃河河水盡數攔在堤內。而縷堤和遙堤之間,則是近兩里寬的淤地,林延潮的方才就在遙堤頂上的席棚,遠眺縷堤旁的黃河。
現在縷堤修畢,遙堤堤下的民夫已是開始運土夯實堤腳。
林延潮見民役用一輛輛用厚闊板木做輪,短轂無輻的小車,以畜力拉運來一箱一箱的泥土,然后開箱一推,泥土盡數落在堤腳上,然后再將小車拉走。
黃越向林延潮解釋道:“這叫板轂車,老百姓俗稱下澤車,田地河澤都可以往來,這車行在堤內的泥沼地上,不沾不塞十分便利。”
林延潮向黃越道:“這我知道,只是這土從何取來?”
林延潮知河工取土為重,這修堤取土上塘在百丈之內,稱為“主土”,俗謂“就地取土”;距離較遠的土方,名為“客土”,也叫“遠調土”。
出于對人力節約來看,當然是離堤越近越好,但近了又怕傷了堤根,實在是件左右為難的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