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六十章 鹽政-《大明文魁》
第(2/3)頁
商丘縣知縣不敢怠慢,立即送來。
草棚里甚是簡單。
付知遠四五十歲的人了,與林延潮一并坐在拼搭的木桌上吃著大餅。
這大餅放得久了,難免有些發硬,二人就端著面湯,拿起大餅沾著面湯吃。
林延潮不由心想,若是有報紙的話,這一幕倒可以拍下來,拿去好好宣傳宣傳,可惜人家付知府沒有這個想法,完全沒有做秀給老百姓看的心思。
二人囫圇吃了一些,付知遠就對林延潮問詢起河工之事,待吩咐了幾句再謹慎也不為過的話,然后突然話鋒一轉,提及了朝廷有意將半個河南鹽政歸于潞王的事,問林延潮的看法。
林延潮聽到潞王的事,很謹慎當下打馬虎道:“下官只知河工,于鹽政之事不甚了解,還請府臺示下。”
付知遠以為林延潮是真不懂,所以就道:“老夫任過三處知府,于國朝鹽政之弊所知頗深。此事乍看來,歸德百姓從此以后有長蘆鹽可食,如此就不必去買私鹽或又貴又苦的河東鹽,看起來似利于百姓之舉,但對本府卻是不利。”
林延潮繼續裝糊涂問道:“還請府臺說得再明白些。”
付知遠以為林延潮仍不明白,十分耐心地道:“林司馬也知道,鹽商之困弊在于守支。以往朝廷給各府各縣之引鹽,從沒有足額過,商人守支時長已是抱怨。若半省鹽政歸于一處,那么誰先支誰后支,就不好說了。”
“而對本府而言,鹽商可以不持鹽引從府里鹽倉支取,就少了鹽課所得,朝廷平白少了這一筆稅賦。”
林延潮露出恍然的神色道:“下官明白了,不知府臺與下官說此事,有什么要吩咐下官的?”
付知遠點點頭道:“不錯,此事本官以為不妥,本官打算向藩司上申此事,再奏報朝廷,故而想勞請司馬一番。”
林延潮問道:“府臺莫非打算本府百姓繼續用解鹽不成?”
“下官以為解鹽行鹽于山西,陜西各府可以,但至河南就路程太遠了。而且解鹽乃是天鹽,以往就歲額不足,眼下朝廷連兩淮的正鹽都無法按時支取,又何況解鹽?”
所謂天鹽就是靠天吃飯,海鹽可以通過認為煎熬烹煮而得,但解鹽就是人為劃出地來,引水灌之,待南風起時,方才結顆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