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大明文魁》
第(1/3)頁
府佐貳官,甚至還有州縣官被請上二堂。
這有二十余人,因堂上椅子已經(jīng)坐滿,他們沒有位子坐,故而就站在各自知府的身后,垂手而立。
而巡撫衙門二堂里,唯一坐著的府佐貳官就是林延潮了。
因?yàn)闅w德府正印官付知遠(yuǎn)負(fù)傷在押,林延潮代表歸德府坐在這堂上,因?yàn)楣傥簧缘停灾荒芘阕┫?
二堂上現(xiàn)在倒有五十余名官員。
眾人齊至,楊一魁正要說話,馬玉忽說出恭,當(dāng)即從二堂離去,又過了好一陣方才回到二堂。
早不出恭,晚不出恭偏偏在這時(shí)候出恭,眾官員都知道馬玉是刻意擺譜。
馬玉來開封府近一個(gè)月都是如此折辱文官,甚至還打傷了歸德府知府,大家也是默認(rèn)了他如此。何況巡撫,按察使也沒有二話。
馬玉入座后,楊一魁平和地問道:“馬公公,可以開始了嗎?”
馬玉笑了笑道:“當(dāng)然,不過咱家要先說兩句,不知可否?”
楊一魁道:“當(dāng)然,我等洗耳恭聽。”
馬玉點(diǎn)點(diǎn)頭道:“諸位大人,當(dāng)年太祖爺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歲祿,不授職任事,親親之誼甚厚……”
馬玉說到這里有些卡殼,眾官員們心想這幾句話,說的絲毫不見抑揚(yáng)頓挫,好似照本宣科,肯定是有人給他抓刀的,否則馬玉也說不出這等文縐縐的話。
“以后永為祖制……祖制,世代相傳,故而宗室與國同體,天子與宗室,同休等戚,禍福共之……”
“故而璐王之事,就是天子之事,若是怠慢璐王之事,就是怠慢天子,這些話咱家說在前頭,爾等放在心頭好好掂量掂量,拾掇拾掇,一會議事前,想想你們今時(shí)今日之地位,好好念念君恩。”
最后這幾句話,就是馬玉脫稿發(fā)揮了。他甚是滿意,覺得說出了一種淡淡的霸氣來。
他看向眾官員們的反應(yīng),卻是十分冷清。
辜明已見冷場,立即出聲道:“公公說得極是,我等為官自是當(dāng)思君所思,憂君所憂。定為圣上將璐王就藩的事辦妥。”
馬玉點(diǎn)點(diǎn)頭,見楊一魁等沒有表態(tài),他不由在心底輕哼了一聲,然后他看向一向十分好說話的龔大器問道:“龔方伯以為如何?”
左布政使龔大器點(diǎn)點(diǎn)頭道:“當(dāng)然,天子高居廟堂,老百姓身處江湖,我們官員夾在中央。”
“天子有命,我們做官是能辦就辦,不能辦也要想辦法辦。老百姓有民情,我們也是能忍就忍,能瞞就瞞。若是兩邊夾來,實(shí)在不行了,我們就算委屈了老百姓,也不能委屈了皇上就是。”
馬玉一愕,龔大器說的話,好像是這個(gè)道理,但又好像不是,他聽不明白,只能干笑道:“龔方伯這話說的有意思。”
這時(shí)候,付知遠(yuǎn)與林延潮的頂頭上司,分守大梁道參政方進(jìn)出聲道:“馬公公,不是我等不為皇上辦事,為圣上分憂。但我們河南省年年受災(zāi),實(shí)在是窮啊。”
“這一段為了就藩之事籌措銀兩,省里向各府追討積欠的庫銀,結(jié)果省里向府里要錢,府里向縣里要錢,縣里向老百姓要錢,此令一下不知多少老百姓家破人亡,賣兒賣女,有的地方官吏連老百姓備春荒的糧食,以及青苗種子都拉走了,來年尚不知多少老百姓餓死。但就算如此,積欠還是要不齊……”
馬玉怒道:“這是你們官員無能,為何只向窮人要,不向大戶去要,這一次咱家到地方向大戶采辦,他們沒一個(gè)敢推諉的。”
“稅收不上來,是你們官員責(zé)任,只知拿話推諉,辜負(fù)圣恩。”
下面官員聽了這話,心底都是作怒。
這時(shí)候下首一名官員大笑道:“公公,說得好。公公的意思,諸位聽明白了沒有?無論我們河南餓死多少人,死了一萬,五萬,十萬,幾十萬百姓都無所謂,甚至激起民變也沒什么,總而言之王府一定要建,銀子不能短了一錢。哈哈,諸位我說得對不對?”
馬玉大怒,他不識這官員問道:“何人說話?”
林延潮身旁一名立著的官員,此人朗聲道:“在下彰德府治下知縣李素敏。”
馬玉見是一名知縣,懶得與他說話。他向楊一魁道:“撫臺,看來今日之集議,難以繼續(xù)下去了,不如改日再議。咱家是不怕費(fèi)功夫,只怕天子那等不起。”
楊一魁默然,他有意無意看了林延潮一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