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為伍-《大明文魁》
第(3/3)頁
其他官員們升官后,多少都有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但林延潮卻是神色平靜。
而眾官員此刻氣都有些喘不勻了。
林延潮看向陳經邦,不卑不亢地道:“有勞天官來此宣讀圣旨,讓你跑這么一趟,耽誤了回鄉省親的日子,都不知如何道謝才是?!?
同樣是官員,李子華在陳經邦面前猶如小吏,但林延潮卻是平等待之。
換了旁人被宣布任命,又是面對吏部侍郎這樣的大員,還不得三跪五叩后再起身說話啊。
但林延潮沒有,與陳經邦說話如常,而且還帶一點敘舊的味道。
眾官員這才想起來,林延潮是翰林出身,陳經邦也是。
這點有人心底也想到,但具體交情深到如何,大家誰清楚。衙門大了去,你也不一定人人都熟啊。
但見到堂堂吏部侍郎,能專程來一趟來宣旨,大家就都明白了。
當初付知遠任命時,河南巡撫楊一魁以及河南一省官員齊至。
但林延潮升任時,吏部侍郎親自跑這一趟。
連付知遠都比下去了,殺了馬玉后,榮升知府,官升正四品,吏部侍郎親自道賀。
眾官員一遍又一遍刷新了對林延潮的三觀。
陳經邦笑著道:“翰院一別,宗海風采依舊,這一次經手你的任命,本官欣慰之至,此來借著宣旨,專程來向你道賀的,至于省親之事,不足道哉。”
“這怎么敢當?!?
林延潮微微一撇,但見在場眾官員都是戰戰兢兢,垂下了頭。
不僅是昔日同僚,交情竟還到如此地步。
與此相較,河道總督李子華的交情算個什么。
而顧師爺心呼,難怪行文都下達了,馬上就要等吏部過章了,但這個時候歸德府知府易人,林延潮憑著與吏部侍郎的這份交情,插隊不是不能。
陳經邦看了眾官員神色,心底也有數,故意替林延**捧道:“本官歸省時,要路過候官,到時有什么東西,要替家人稍帶的,本官可以代勞?!?
眾官員,這才記起來陳經邦是莆田人,與林延潮有鄉誼啊。
林延潮道:“怎么敢勞煩少宰?!?
“誒,上一次宗海歸省,你也是順路給我家老母親,帶了枇杷膏。至今她還在念叨,這一次還有沒有,我路上也帶一些?!?
開封一名官員上前道:“下官家里也有上好的枇杷膏,還請天官賞臉?!?
陳經邦掃了一眼,就沒有說話。
那官員悻悻而退,林延潮笑著道:“那是有的,正在府衙里,不敢耽擱天官行程,一會下官就托家人送至莆田老家就是,還是上一次去的隨人,正好輕車熟路?!?
其實林延潮上一次也是順手買的,現在早就用完了,但現在誰會蠢到說實話,別說枇杷膏,蟠桃都給你搞來。
陳經邦笑著道:“那就太好了?!?
陳經邦與林延潮說說笑笑,眾官員都在一旁聽著。
連李子華也插不上話。
林延潮升遷知府時,一名入閣在望的吏部左侍郎專程來宣旨道賀,這就已經是天大面子。
一名吏部左侍郎宣旨和一名普通三品官宣旨能一樣嗎?
此舉說明吏部看重林延潮啊。
更不用說,連陳經邦更是在眾人恭維林延潮。
敘了一番舊。
陳經邦方才說到正事道:“這疏通賈魯河之事,陳公公回京后稟明圣上,圣上說了此事涉及河南一省民生,非干臣不能為之?!?
“于是部堂大人就向陛下推舉了你。你的才干,不僅本官,甚至部堂大人是一貫知道的?!?
要死了,要死了。
所有官員顏面掃地,難怪林延潮不敢這些官員放在眼底,甚至大放闕詞,絲毫不怕得罪了這些人。
原來是鳳凰不與寒鴉為伍。
林延潮平日結交的都是翰林,不說當今首輔申時行,連吏部侍郎,甚至當今吏部尚書楊巍都對你青眼有加。
就不說林延潮被吏部看重,現在他高升知府,正四品大員,躋身緋袍之列。
他身為上官,何必要與開封府這些卑官客客氣氣的說話,當面打你的臉又算是什么。
螢火也敢與日月爭輝?
人家有吏部撐腰,將來前程遠在你之上。
對在場大多官員而言,知府乃是仕途的終點,但對林延潮而言,這才剛剛起步。
因此人家還要客客氣氣與你說話,保持一個表面上的客套?
林延潮道:“下官微名,竟能入太宰之耳,實在是不勝榮幸,只是……只是疏通賈魯河此事恐怕下官不能勝任。實在是有負圣上與太宰的期望。”
林延潮此言一出,李子華,沈同知以及開封府的眾官員都是在心底大罵。
此子真乃卑鄙小人。
Ps:這一章修改幾次,耽擱了時間,這才上傳,抱歉,抱歉。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