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大明文魁》


    第(3/3)頁

    林延潮于是給眾庶吉士們舉了一個例子。

    一名農民豐年收了五袋糧食,他打算一袋自己吃,一袋用來吃的飽,一袋用來釀酒,一袋用于喂豬,將來吃肉,最后一袋用來養(yǎng)鳥解悶。

    若遇到歉年只收了四袋糧食,那么農民肯定是不打算養(yǎng)鳥了。

    若收了三袋,那肯定是不吃肉了。

    若只收了兩袋,那肯定是不喝酒。

    只收了一袋,能維持生活就好,不指望吃好了。

    所以若有人向農民買一袋糧食,那么豐年時一袋糧食對于農民而言,只是相當于不養(yǎng)鳥不解悶了。

    然后依次是吃肉,釀酒,吃得飽,若農民只有一袋糧食,那么抱歉多少錢都不賣。

    說到這里林延潮道:“盡管每年農民都花一樣的力氣種田,但對于他們而言,買一袋糧食的錢,等于自己最后一袋糧食的價格。為何物以稀為貴,就是這個道理。”

    說到這里在場的庶吉士都明白了林延潮要說的意思,但卻不明白與重農抑商有什么關系。

    “所以為何要重農抑商,糧食越多,那么糧價就越賤,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吃到糧食。但是商人卻不事生產,他們在豐年囤積糧食,在歉年以高價賣出糧食,將豐年收來的第五袋糧食賣出第一袋糧食的價錢,長久之下,誰肯安心農事,每日辛苦種地,最后卻不如商人囤積居奇賺得多,故而本朝太祖鄙夷商人,就為了每個老百姓都能安心農事,以勤致富?!?

    眾庶吉士們都是明白,林延潮解釋了太祖的用意,不褒不貶。

    “以勤致富還是以取巧致富,乃是兩端,但是糧價之高低,不是看老百姓一年在田里流了多少汗,干了多少活,而是看最后一袋糧食的價格,若是老百姓都是勤奮于農事,正好遇到風調雨順,反而會發(fā)現(xiàn)谷賤傷農,那么勤于農事又有什么意義呢?反而若糧價高,老百姓就算朝廷不勸農,也會自發(fā)的耕種?!?

    “故而解決的根本之道,并不在重農抑商。一袋糧食若一個人買,那么按最后一袋糧食的價格來算,若是兩個人買,價錢是出價高的人說的算,三個人買,價錢就是出價最高的人說的算。”

    “朝廷重農抑商后,滿地都是皇商,勛戚,依仗朝廷勢力的官紳經(jīng)商,他們與地方勾結,控制糧價,老百姓們不得不按最后一袋糧食賣錢,而若是有人敢跟他們搶糧,他們與地方官員勾結誅之,因為朝廷重農抑商,種田的老百姓他們不敢殺,但經(jīng)商的老百姓殺了又有何妨,所以長久之下商人越少,糧價越賤?!?

    眾庶吉士們聽了林延潮之言都是駭然,他們沒有想到這層道理。

    林延潮見眾庶吉士深有所獲,當下點點頭,這些人雖說現(xiàn)在用不著,但二三年后走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后,將來都可能是自己政策的堅實擁護者。

    于是林延潮就打住,不繼續(xù)講述,而是讓庶吉士們討論,并以此布置為館課,明日各寫一篇心得繳上來。

    記住手機版網(wǎng)址:m.

    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 (第1/1頁)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