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大明文魁》
第(1/3)頁
楊巍說完幾個大臣一并附議。
自當年林延潮上疏后,太后權勢被削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
而在真正歷史上,李太后卻一直掌握著權勢,一直到萬歷二十年以后,到了晚年甚至還對太子的擁立說得上話。
現在呢?
大臣當然不敢隨便議論太后,可是可以拿潞王,武清候說事,這樣的事已經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天子道:“楊卿家,其實朕以為皇子成年后就藩之事不太穩妥,此乃割裂人倫。愛卿們雖是朝廷大臣但也是人之父母,能否體諒一下太后的心事?”
刑部尚書潘季馴道:“陛下,皇太后雖是潞王之母,但也是天下萬千臣民之母。天家之事已不是一家之事,為了天下絕不可有私情在其中。本朝列祖列宗,都是親手送皇子之國就藩,這是為了國本,也是為了天下百姓?!?
“國本?”垂簾內天子疑道。
潘季馴道:“正是,陛下熟讀史書,必然知道歷史上竇太后寵愛梁王,有意讓漢景帝更改梁王為太弟,以為兄終弟及之故事。而梁王向漢景帝請旨,留在京中,但漢景帝卻沒有答允,而是讓他之國,古為今鑒,臣懇請陛下三思?!?
一旁楊巍道:“潘尚書言之有理,陛下特別是眼下國本未立,皇長子與皇三子又還未長大成人,而留潞王在京,恐怕會讓有些人生出異心,弄出事端來?!?
下面其他幾位尚書也是出班發表意見,明面上說的是潞王,但暗中又句句都點到了國本上。
林延潮看了申時行一眼心想,這一招高明啊,一石二鳥,既催促潞王就藩,也可以讓天子早日下定立國本的決心。
天子道:“你們大臣們說去還是國本,但是現在朕正春秋鼎盛,年富力強,你們實不必為此擔憂。”
王錫爵道:“陛下若不愿早立國本,那么也可先令皇子出閣讀書,皇子已是到了適齡之時,正要出閣讀書,若是遲了恐怕耽誤了皇子的學業?!?
林延潮暗暗點頭。
申時行也出面道:“陛下,龍體康健,可享萬年,大臣們建議早立國本,其實也是體諒陛下的苦衷。立了太子就可以陛下分憂國事,譬如郊祀,祭廟等太子都是可以為陛下代勞的。這是臣等體恤陛下之心,懇請明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