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大明文魁》
第(3/3)頁
同時為了增加報紙的銷量,增加時效性,使得報紙閱讀更加美觀,林延潮摒棄了原先的看起來極不清晰的木活字,泥活字印刷,至于雕版印刷更是丟在一邊。
林延潮直接采用了是銅活字印刷來印新民報。
這對于原先林延潮創辦的燕京時報,以及京城里各大民間報房而言,是絕對不敢想象的事。
因為常用漢字幾千個,如此一套銅活字印刷模具的成本就達十幾萬兩白銀,京城里有幾個民間開辦的報社有這個底氣?
就算江南一些財大氣粗的民間書肆,如無錫華氏會通館,蘭雪堂和安氏桂坡館自稱采用了銅活字印刷,但他們也沒有幾千個漢字都齊備了,大多都是要印什么書就用什么字,采用現用現鑄,邊印印邊造的辦法,這對于報紙的時效性,實惠性而言,根本是達不到的。
相較下歐洲文藝復興,西方的金屬印刷只要二十六個字母,加上備用字最多幾百個金屬字模就搞定了。西方人評價歷史上幾大改變人類進程的文明,活字印刷必列前十名,但對于種花家而言,活字印刷就是一個大坑,活字印刷最重要的銅,對于大明而言就是制錢,誰愿意拿真金白銀去刻書?
這件事一直到了近代時才從西方引進了鉛字印刷才解決問題。林延潮當年辦燕京時報的苦惱,對于他今日而言根本不存在。
銅活字印刷的門檻雖然極高,但對于他而言卻根本不是問題。
因為朝廷僅有的幾套銅活字印刷工具,有一套就在他的手里。詹事府里有一個部門叫司經局,專門負責皇家書籍典藏,印刷,里面正好備有一套從宣德年傳下的銅活字模具,專門用來給皇家印書,銅活字印刷美觀清晰,而且耐用,不是木活字可以比擬的。
林延潮身為詹事府掌府事,從司經局里‘借用’銅活字印刷工具,還不是一句話辦妥的事。
朝廷掌握了天下最大最多的資源,林延潮而今今非昔比,資源任他調用,實在是一件極為舒爽的事情。
而民間自籌,就算有錢,再找工匠制作,也真不知到什么猴年馬月的事了。
新民報一出后,其廣告立即就令人瞠目結舌,頭幾版里如‘名妓攏梳,花魁評選,青樓開張’的廣告頓時讓幾名老學究讀報后暈過去。
萬歷時風氣既保守,然而又開放,這時金@瓶@梅已在南北流傳,達官顯貴談論間絲毫也不避諱。但民間也有大把人的堅持‘萬惡淫為首’,新舊風氣交織在一起,令許多人迷茫,無所適從。
這時候新民報都是開了一扇窗,開了一扇門,除了充滿銅臭味,媚俗的廣告外,更有各處新奇見聞,蘇杭之繁華,海外的天荒夜談,高鼻深目的弗朗機人,也有嚴肅時事,公正客觀娓娓道來。
報紙遵循了述而不作的宗旨,文章幾近白話,為了印刷方便,更是擯棄了一切生僻字,異體字,只選用常用字作文章。報紙所言之事既是世俗的,又是深刻的,既有令人為之一笑,也有可以掩卷遐思片刻。
這對于不少年輕的士人而言,從報紙中找到了自己,更令他們知道天下之廣大,對于很多人擔心的林延潮借此大談理學與事功之學之爭則是一點沒有。
人心已開始浮動,固步自封不是長久之道,要走出去看一看。
對于總總非議,對此有話語權的通政司倒是睜一閉閉一眼,原因很簡單,因為林延潮給錢了。后來抗議聲過大,于是新民報改打擦邊球,至于讓正人君子所不齒也只能不齒了。
而眾人議論之中的第一個月,印刷精美,價格低廉,內容包羅萬象的新民報即已是盈利。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