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大明文魁》


    第(2/3)頁

    林延潮佯裝出再三慎重的樣子,然后道:“本官以為這點風險值得去冒,只要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國家社稷的事,別說十之七八,就是十之四五,也當去辦。”

    徐貞明聞言驚喜道:“部堂大人愿意……愿意支持下官。”

    林延潮點點頭道:“你是林某保薦的,而林某信得過孺東兄。”

    徐貞明聞言眼眶紅了,當即站起身來向林延潮長長一揖然后道:“多謝部堂大人的信任,大人的大恩大德,下官不知如何報答才是。”

    林延潮離椅扶起徐貞明道:“孺東兄,言重了,這屯田御史的事吃力不討好,之前興修水利,得罪了勛戚權宦,而今改治旱田卻是更不為人所理解。你能當此,殊不容易。”

    林延潮這話說到徐貞明心底了。

    徐貞明道:“下官也是知道,百官們不知道番薯,玉米之重要,當年秦漢時,百姓不喜麥子。麥子是夏商時傳入華夏的,當年董江都曾向漢武帝上書,言關中不種麥,提議將麥引至關中種植,此實有大功于社稷,但是后世的讀書人只知道他的經學。”

    林延潮聞言感嘆道:“是啊,都說盛唐,但就算貞觀開元這等氣象,天下百姓也不過五六千萬,但到了宋后,雖未見盛世之詞,但天下戶數卻翻了一倍,為何如此?其中一因,在于引進了占稻。占稻耐旱,不擇地而生,實乃天降甘露于我華夏。”

    徐貞明不住點點頭道:“正是,正是。”

    林延潮道:“而到了眼下我朝在籍戶口加上隱匿,流民,百姓之數不亞于宋時,眼下各省雖有小災,但無大害,一旦……”

    “一旦……遇到大旱大災,任何之民變,皆能席卷天下,朝堂上人治不修是一方面,加之天災必至人禍,到時由盛至衰,再從大亂而后大治,這治亂循環何時停止?我竊以為就在這番薯,玉米可以緩解。”

    “可惜滿朝諸公卻沒有放在眼中,在他們眼底,能否規勸陛下立國本,是否免朝,或者能罵閹逆,不阿諛執政,才是君子所為。所以我才言這屯田御史的差事,吃力不討好,辦成了理所當然,辦不成就要貶官,就算將來番薯,玉米之物在京畿屯墾成功,他們也不會放在眼底的。”

    徐貞明聽了林延潮這一番話,數度轉過身去擦去了眼淚。

    林延潮嘆道:“孺東兄這等回天之功,卻默默無人知曉,就算史書提及,也不過略略代過一筆,林某實在替你不值。”

    徐貞明深吸了一口氣,肅容道:“也不是無人知道,不是還有部堂大人嗎?徐某一直記得部堂大人那句話,只要有一點利于國家與社稷的事,就是生死也當以之,豈能因為個人的禍福而避開呢?”

    “徐某當初興辦屯田的事,也知道會得罪人,但只要有利于老百姓的事,徐某就一定要去辦。不為人理解,不為人所知也沒有什么,當年鄭國為秦修鄭國渠,雖為了韓,但鄭國渠卻助秦一統天下,秦又何曾感激鄭國。”

    “而今官員們不放在眼底,那是因為朝堂上,讀書人里沒有崇尚事功的風氣,但是只要部堂大人這樣的官員在朝,徐某相信徐某為了天下百姓做的事,總有一日……總有一日天下人會明白徐某的苦心。”

    說到這里,徐貞明已是泣不成聲,說不下去了。

    林延潮不由也有些傷感,一時也說不出什么話來安慰徐貞明,徐貞明半響后方才停住,然后站起身來道:“徐某的個人禍福早已不計在心底,今日來能得到部堂大人的支持,明白徐某這一番用心,足矣!士為知己死,徐某必以死報答部堂大人的知遇之恩。”

    徐貞明如此,卻令林延潮一時語塞,半響道,不要說這樣的話,孺東兄,記住你我都是為了百姓做事。

    徐貞明點點頭當下道,部堂大人,眼下手中之事千頭萬緒,下官就不多留了,曾著還未天明,徐某再趕幾個章程出來,告辭。

    “好,濟川替我送一送孺東兄。”

    徐貞明走后,林延潮當下回到了書房沉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