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大明文魁》
第(3/3)頁
林高著,大伯,三叔,林延潮以及林家子侄先后向鄭氏行禮。
鄭氏點點頭說了幾句客氣話,然后眾人就坐在一起開宴。
此宴與宗祠之宴就不一樣了。
大家都是富貴人家,宴席上擺土雞土鴨這樣流水席的菜色,無疑就是失禮,這時候是家廚顯本事的時候。
入座后,大家就打開話匣子聊了起來。
林如楚這邊世代官宦,林高著則是后達晚榮,兩邊坐在一起大家都差不多,如此方有話題在一處聊。
林如楚這邊年輕后輩都是主動向林延潮敬酒,然后自己介紹了幾句。
自開創科舉制以來,朝廷用人用官的方針定為唯才是舉。
不過說是唯才是舉,但即便是科舉制最鼎盛的明朝,官場上的用人之道,仍然還是熟人里挑能人,能人里挑熟人,雖然說很不好聽,但長久以來驗證這確實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如林延潮當年在社學時,一省督學來社學觀風,那時候同窗之間爭相表現,希望的就是得貴人賞識,對他們而言覺得這是一條千載難逢的終南捷徑。
其實一般說來,若沒有特別才學或機遇,如此場合的機會是很渺茫的。因為缺的就是一個熟字,很多人在這時候沒把握好分寸,反而動作變形,在對方面前落了個下乘境界。
反而今日大家能坐在一起吃飯,說明大家都是親戚,然后在席間各自向林延潮表現出自己的文章才學,再說自己幾時進學或者是中舉,能不能得到賞識就各憑本事了。
如此場合把握好了,是可以一飛沖天的。
所以今日的家宴,對于很多人而言早就精心準備了一番。林家的子侄早就將平日最得意的詩文在身上,以便林延潮的考教。
還有人更聰明一些,在事功之學上用功,談起諸如通商惠工,實踐出真知這樣的話題來是頭頭是道。
林延潮心感他們確實是有備而來,不過對他而言,來的都是客,何必拒之門外。天下有此心于此的讀書人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對于自己手中政治資源而言,實在不怕人分,怕的是分配后反過來把自己拖累的那種,所以子侄之中若懷真才實學之人,林延潮是不會吝嗇助一臂之力的。
席上林如楚不時看向林延潮,也想看看自家后輩有沒有能入林延潮之眼的。
不過林延潮倒是有些失望,除了舉人林慎以外,其他人里別說能比肩孫承宗,郭正域,袁宗道,就是連徐火勃,林歆也沒有人及得上。
林延潮想想也是釋然,孫承宗,郭正域如此都是一國之選的人才,而林應亮,林如楚雖說是高官大員,以科舉聞名鄉里,家族曾出過父子八進士的輝煌,但后輩子侄未必都能如祖先一樣出色。
但林延潮仍是嘉獎勉勵了幾句,林如楚何等人,他一聽就知道林延潮的話雖說得好聽,但除了林慎之外,沒有問自家的其他子侄拿文章一看,就知道大部分人都沒戲。
所以林如楚不免可惜起來。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