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大明文魁》
第(2/3)頁
林延潮笑道:“你們梅家在揚州的消息很靈通嘛。”
有兄長在前,梅侃就不說話了。
梅堂道:“我們鹽商最要緊的就是和朝廷打交道,京師這邊有什么風吹草動,只要給的錢足夠,不用數日即會到我們耳里。”
“天子下旨斥責許次輔時,我們已知道許次輔相位不保,故而家父讓我星夜兼程到京打探消息,結果還在半路上,我即已知許次輔回鄉之事。”
“現在我們兩淮鹽商最擔心的就是兩淮綱運的事會不會有反復?”
林延潮道:“許次輔雖去,但當今戶部尚書楊蒲州對此事還是支持的,你不用太擔心。”
梅堂道:“話是如此說,但是楊蒲州到底是山西人,晉陜鹽商哪一塊他不會動,但我們徽浙鹽商他就不一定能靠得住了。”
“那么話當如何說?”林延潮問道。
梅堂當即道:“朝堂上的局勢最重要是平衡,晉陜鹽商背后是張,楊,馬等晉商,在朝堂上則有楊司農撐腰,而我們徽浙鹽商財力物力不在于晉陜鹽商之下,但是現在許次輔走了,我們缺一個能在朝堂上能替我們說話的重臣。”
林延潮笑了笑,當初許國一走,他即知徽楊鹽商會轉而支持自己,但沒料到這么快。商人的嗅覺靈敏果真是不一般。
“部堂大人不出三十歲即拜尚書,將來入閣也是指日可待,我們打算……”
林延潮伸手一止道:“這話現在不好提了。”
梅堂一愕與其弟對視一眼,隨即問道:“大宗伯的意思是?”
林延潮道:“我畢竟是朝廷重臣與你們太過親密,必遭來天子見疑,之前你們梅家所贈,我都早已變賣將錢都捐贈予書院,以免被政敵抓住把柄。”
梅堂微微驚訝,但隨即笑著道:“部堂大人行事真是小心謹慎。”
林延潮笑了笑道:“梅兄,我有一肺腑之言與你道之。”
”部堂大人之言,小生必洗耳恭聽。“
林延潮道:“本朝官商不相聯絡,在官者莫顧商情,在商者莫籌國計,此國家之弊。吾以為夫籌國計必先顧商情!”
林延潮之言,令梅堂十分受用,但面上卻道:“部堂大人的意思,小生不明白。”
林延潮當即道:“數年前京師遭震,南北多旱澇之災,許次輔讓他的同鄉,也是你們徽州的鹽商吳養春捐輸二十萬兩,吳家隧成鹽業強宗。此舉外人看來是顯富貪貴,其實未必不是一等保身之道。”
“以吳家,以及你們梅家等兩淮鹽商之富,陛下未必不知,甚至心底有些痛恨。當初我在帷幄之時曾聽陛下有打算讓太監以榷稅為名到地方征收商人錢財。”
林延潮此話一出,令梅堂認真起來。
林延潮道:“我當初在河南為官時,馬玉以璐王名義在當地橫征暴斂。你也知道官員盤剝的是民脂民膏,但太監們不同,他們人手不多,更看不上老百姓那些錢。要么就是在來往要沖設立關卡,要么就是敲詐地方富商。他們是不怕得罪商人鄉紳的。”
“所以與其到時候被人討上門來要錢,倒不如現在主動捐輸,不僅換一個好名聲,還能得一個護身符!”
林延潮與梅堂分析利弊得失,可謂娓娓道來。
梅堂當即問道:“那依部堂大人之見,我們梅家要有那護官符需多少銀子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