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大明文魁》
第(1/3)頁
乾清宮之內。
天子一面手撫著獅貓,一面讀殿試之卷,半響后淡淡地向陳矩道:“這一次殿試的題目,這幾位大臣還算擬得不錯。”
陳矩稟道:“回稟陛下,內臣也以為這中興二字擬得極為恰當。當年先帝在時,太倉一年歲入不過二百三十萬兩,而到了前年太倉歲入已達三百七十四萬兩,這期間不過二十年啊,由此可見,國力是一年強勝一年。”
“今日之景令臣想到了開元之時,那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實令人一下想到開元之盛啊!”
天子之前一直伸手撫著獅帽,臉上帶笑,聞陳矩之言慢慢坐直身子忽道:“開元中興后有安史之亂,然后盛唐的千秋功業毀于一旦。陳伴伴,你這是要提醒朕眼下天下雖稱太平,但不可馬放南山否?”
陳矩立即拜下道:“啟稟陛下,臣豈敢有此意,陛下圣明遠勝千古就算唐宗宋祖也不及,又何況唐明皇乎?”
天子倒是笑了笑道:“好啊,你與這殿試題目一樣都是頌中有諫,朕不會做李隆基,當然朕也明白這題目背后的文章。陳伴伴你的忠直朕是知道的,若朕下面的言官各個都似你這樣進言,國本之事也不會拖延至今仍沒有一個結果。所以對于你的諫言,朕心領了,平身吧!”
“陛下圣明!內臣謝過陛下恩典。”陳矩又磕了一個頭,才從地上起身。
天子皺眉道:“寧夏兵變并勾結火洛赤部,西南的楊應龍懷不臣之心,這幾人朕各個看似安祿山,若說是安史之亂,朕眼下正此擔心。其實朕最擔心還是東邊的倭國。”
“陛下……”陳矩欲言想了想又換了一等說辭,“邊患不過一時,只要選拔得力文武,制定戰守之策,定能御敵于國門之外。至于倭國朝廷自去年也已制定了種種應對之策了。”
天子道:“你說得有道理,朕之前準了林延潮所請在三百零四名正榜貢士之外,另取三百名副榜落第舉人,這也是收取天下士心的辦法。但是憑此仍不足以御外敵的辦法啊!這時候朕倒是想起了申先生,王先生啊。”
陳矩道:“陛下這一次廷推,廷臣們推舉了吏部尚書陸光祖,吏部左侍郎羅萬化,禮部左侍郎陳于陛入閣。”
天子聞言忽道:“朕今日聽說新貢士入宮殿試沖撞了朝臣,結果陸光祖欲指官吏呵退!眼下陸光祖都是這么威風嗎?”
“而這一次朝臣上疏,王家屏封還了朕的圣旨。他與陸光祖一貫交好,若二人沒有默契,王家屏如何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封還朕的旨意。”
“還有這一次朕讓廷推內閣大學士,這陸光祖身為吏部尚書又怎么能把自己推上來呢?陳伴伴你說呢?”
陳矩道:“回稟陛下,內臣愚昧,但廷推之事官員們自有一套制度,考究資歷官位等等,至于廷選之官員,想必廷臣們也不過是循故事而已,倒不一定是陸光祖自己的主意。”
“只是循故事嗎?”天子如此反問了一句,然后就沒有在陳矩面前再透露什么話了。
陳矩也不敢再說。
隨即天子批閱試卷,看后欣然道:“這一次貢士之中,卻有幾個有才華的,雖未必及得上當年的林延潮,孫承宗,但也是相去不遠了。”
“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又添得棟梁之才。”
天子笑了笑道:“文章寫得好,不一定是真才,還需好好歷練才能成棟梁。”
說完天子抽出一卷,淡淡地道:“就點此卷為頭名吧!望此人能給朕帶來個好兆頭。”
次日,皇極門開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