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大明文魁》
第(1/3)頁
平定寧夏之后,深得石星賞識的李如松被拜為御倭總兵官,其弟李如柏,李如梅為副總兵官。
同時入朝明軍在遼陽集結。
現在明朝的問題是,朝鮮之前一直支支吾吾,對倭情稟告不實。
比如兵敗平壤的遼東副總兵祖承訓回報,在平壤的倭寇并非是數千人而是數萬人之數。
而朝鮮有意誤導明朝。
當然這被石星認為是你在為失敗找借口。
之后石星廷議上商議出動兩萬明軍入朝,此事當即遭到了戶部尚書楊俊民的反對,他不是不愿意打,而是戶部實在沒錢!
出動兩萬人馬從遼東到朝鮮,為了保障這條補給線,要用多少人力物力。
石星廷議上被打臉后并不甘心,于是又再度詢問鄭昆壽在朝鮮倭軍‘賊數幾何?’
之前在石星那效仿申包胥的朝鮮使者鄭昆壽說,入朝倭軍有四十萬之數,然后又自云朝鮮已經殺死了倭軍八萬人。
但是明軍要入朝平定倭軍,不動用個十幾萬人馬是不行的,最少不能超過七八萬之數。
石星一聽,這是啥?真調七八萬人馬入朝,戶部還不和自己鬧翻天了。
不過石星心想既然牛皮已經吹出去了,怎么樣也要把逼裝到底。
于是石星告訴鄭昆壽說,本司馬這次已經動員了薊州、宣府、大同等處鎮兵及南兵近十萬,還有廣寧、遼東等地鎮兵六十萬,一共七十萬人馬到了遼鎮。
此言一出,鄭昆壽不由感嘆還是大明爸爸給力。
吹完牛逼后,石星又道,只是陸有遠近,我大明地方很大,七十萬大軍不可能一口氣給你調齊,又苦于朝鮮沒有糧草不能前行。
鄭昆壽說,我回去給你盡力想辦法,還請快快發兵。
石星當即與鄭昆壽約定,過江前糧草我們自己負責,過江后要朝鮮負責,否則我也沒有辦法了。
得到鄭昆壽應承后,石星以兵部的名義上奏,懇請朝廷發到遼鎮精銳一萬克日赴義州同朝鮮兵將協力堵剿,同時薊州,保定兩鎮各選精兵五千,宣府大同再各選精兵八千馬步,吳惟忠率南兵三千,再令四川巡撫速催四川副總兵劉鋌率五千兵馬立即趕到遼陽,聽宋應昌調度差遣。
其余各鎮將領石星沒有點名,唯獨提及吳惟忠,劉鋌二人,可見深知二人的實力。
但是石星如此一口氣將出兵的人馬,提高至四萬以上,而且都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
至于天子現在對石星是信任有加,可謂是有求必應,當即下旨照辦,嚴令各督撫必須挑選精壯無徒虛文塞責,同時還讓朝鮮國王固守義州不可放棄。
然后石星讓朝鮮備邊司籌議明軍出兵朝鮮的軍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