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松-《大明文魁》
第(2/3)頁
**星道:“當年你我道甫三人一起在戶部為官,大家還同在一舍編纂過《萬歷會計錄》,怎說沒有交情。”
顧憲成擱筆道:“此事我怎么會不記得呢?但是你想過我以后如何與道甫相處嗎?”
“怎么說?”
顧憲成道:“道甫是王太倉高第,而我這一次起復,則蒙大宰冢的舉薦。你以為王太倉為首輔后會與大宰冢和睦相處嗎?”
**星聞言點點頭道:“是啊,內(nèi)閣一直侵吞吏部部權(quán),以至于閣重部輕。之前宋太宰即不安于任上,陸平湖為太宰時,銓權(quán)方重歸吏部之手,但現(xiàn)在陸平湖入閣后,恐怕吏部又要聽令于內(nèi)閣了。”
顧憲成道:“文選郎中王教、員外郎葉隆光、主事唐世堯、陳遴瑋都是陸平湖的心腹,而吏科都給事中鐘羽正則是林侯官的心腹,有這二人在,太宰行事多受肘制。”
**星聞言深以為然:“不過陸,林二人近來多受困擾,林侯官因征朝之事,不愿取代宋仁和為備倭經(jīng)略而名聲受損,而陸平湖因王太倉馬上回朝,而自覺窘迫。他們現(xiàn)在是自顧不暇吧!”
顧憲成道:“那可不盡然,林,陸二人對于大權(quán)都有染指之心,陸平湖攬權(quán)是為了自己,林侯官攬權(quán)是為了事功。只要二人在朝一日,都不會放過這侵奪吏部之權(quán)的機會。”
“再說我之前與道甫書信來往,他也對林侯官推行海漕抑制河漕十分不滿。”
**星聞言立即道:“叔時你還說與道甫沒有深交?”
顧憲成聞言笑了笑道:“道甫知我不滿林侯官,我也知道道甫不喜此人,大家在此事倒是可以聊上兩句心底話。”
**星道:“不成,不成,叔時,我可不許你對付林侯官。再說了他對你我一直是恭恭敬敬,客客氣氣,當初他還一再在朝堂上推舉你。”
顧憲成冷笑道:“此為口蜜腹劍也。夢白,現(xiàn)在的林侯官已并非當年那個死諫天子,為民請命的林侯官了。他自拜禮部尚書以來,身居高位,暮氣沉沉,醉心于權(quán)謀之中,打著變法事功的旗號,其實忙著結(jié)黨營私,何嘗為百姓辦得一事,這還是你我當初認識的林侯官嗎?”
“現(xiàn)在林侯官為權(quán)位所累,若我是他恐怕也無顏在朝為官了,還不如趁此下野,不失為明智之舉。”
**星搖頭道:“叔時,無論怎么說我都不會支持你與道甫所謀的。”
顧憲成嘆道:“夢白以后你就會明白我有先見之明了。”
數(shù)日之后,寧夏之役獻俘。
久不上朝的天子親御皇極門接受百官的朝賀。
眾所周知,天子自萬歷十四年以來,一直不上朝,甚至連內(nèi)閣九卿,堂堂首輔都見不了幾次。
如此竟‘宅’到了一等化境的天子,唯獨是獻俘大典時竟然出現(xiàn)了!
有此可見天子重軍功啊!
知道要進行獻俘大典的時候,身為禮部尚書的林延潮可是為此操勞了好幾天。
這是國之重典,對于好大喜功的皇帝而言,肯定是要出盡風頭的。
而且天子也有用這寧夏之役的獻俘大典敲打一下倭國,告訴他們我大明已不是兩線作戰(zhàn)了,咱已經(jīng)騰出手來收拾你們了,至于那些亂賊的下場你們自己看好。
所以如何烘托造勢,林延潮可謂煞費苦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