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難以掌控-《大明文魁》
第(2/3)頁
此事自也是作為小道消息傳入王錫爵耳中。此刻王錫爵正坐轎返回京城,路過禮部衙門時停留了片刻,然后作為他的管家王五就和他講了這條剛聽來的關于林延潮的小道消息。
聞此王錫爵搖頭道:“林宗海好一個萬事不介于懷的樣子?!?
王五道:“我看也確有幾分氣度?!?
王錫爵點點頭,他倒是理解林延潮的心情,他當年考進士時他是會元,榜眼,若非殿試時文章不如申時行那般討喜,那么他也是雙元了。而且王錫爵也有一個才華橫溢的兒子,但因為他是宰相,所以其子只能委屈在家中,不能參加會試。
他任宰相后,林延潮也不能說不恭敬,對方曾主動示好過。
不過王錫爵有些忽略了,倒不是說他對林延潮有多厭惡,而是他一貫是如此性子,希望官員除了公事來往,盡可能避免私交,如此才能清白。當然這一點對于羅萬化這樣與他有老交情的官員又是不同。
對于林延潮官位的安排,他更多是整個大局來考慮。三王并封之事,他必須有禮部尚書支持,他才能頂得住清議輿論的攻擊,否則他宰相的位子就危險了。
想到這里,王錫爵吩咐王五起轎,但好巧不巧王五稟告,前面是林延潮的轎子正好回衙了,對方似遠遠看到了宰相轎子,于道左避轎。
王錫爵聞言點了點頭,然后吩咐王五起轎。
王錫爵的轎子路過林延潮的坐轎,王錫爵看林延潮不過是二人的抬轎,出行的儀仗也很簡樸。
見了這一幕,王錫爵挑開轎簾向路旁作禮的林延潮點點頭,然后立即放下轎簾對王五道:“你去林延潮府上,好好談一談,告訴若是朝鮮的事辦完了,我保他回南京……”
王五道:“老爺,此事恐怕換誰都不樂意?!?
王錫爵聞言沉默了片刻道:“好吧,那就不用說了。為了國本之事,逼退了多少閣老尚書,再委屈一個林宗海也無妨?!?
“京中對國本的事有什么議論?”
王五知道王錫爵不怕官員指責為難,但是卻很在意自己在清議中的名聲。
“京中讀書人一直認為會在正月定下皇長子出閣讀書的事,但是現在正月已經是過去一大半了,仍是沒有消息,恐怕沉默不了太久,就會有官員上疏重提國本之事?!?
“此疏一上,到時候陛下就要著急了,那么本輔也要跟著著急了,過兩日我就會吏部兵部重新安排朝鮮經略人選,希望能拖到這時候吧?!?
想到這里,王錫爵又想起方才在路上遇到的林延潮,但見他客客氣氣的站在泥濘道路的一旁,臉上還掛著殷勤甚至討好的笑意。對此王錫爵搖了搖頭道了一句:“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
三日后的吏部兵部會推朝鮮經略之事,三輔趙志皋,四輔張位卻突然同時告病。
兩位內閣大學士不在場,以至于商議朝鮮經略之事無法進行。
次輔陸光祖倒是要在趙志皋,張位不在場下,于廷議上強行通過此事。不過吏部尚書孫鑨卻以此事不符合章程為由反對,畢竟經略之位手握重兵,而且還涉及堂堂禮部尚書,吏部必須慎重。王錫爵見孫鑨執意如此只好算了,何況他也不愿意貿然擔上一個獨相的名聲,如此十分影響內閣大學士之間的團結,以及背負上清議輿論的指責。
王錫爵一路從廷議所在的闕左門返回內閣,此時王錫爵突然有些幾分不妙的預感。如同一直在順利要辦的事,突然被打斷了,雖說廷議又被改在五日后,但五日之內發生什么事,王錫爵有些不得而知,畢竟今日已是正月第二十三日了。
想起趙志皋,張位突然告病,王錫爵突然記起二人是申時行臨走時向天子舉薦的。他還聽說林延潮曾向申時行舉薦過二人,當然這只是聽說,風傳而已。
但自己居鄉之時,林延潮與趙,張二人相處得不錯,這倒是有所耳聞。
而王錫爵與二人反而交情平平,在他看來趙志皋年事已高,又不敢管事,不會在內閣違背自己的意思。至于張位資歷太淺,更用不著商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