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離去(恭喜書友三少爺的天堂成為本書盟主)-《大明文魁》


    第(2/3)頁

    然后林延潮向陳濟川道:“兵部工部那邊于魯密銃可有回音?”

    “兵部工部都已是答允,先加急打造魯密銃一千件,以緩解前線急需。但是對于保奏趙士楨,徐光啟兩位,兵部工部的意思是要等打造出魯密銃試射之后再議。”

    林延潮不以為然地道:“事事都打個折扣,難道王太倉之前沒有吩咐嗎?也好,待我與石東明再好好分說。”

    陳濟川道:“老爺還有一事,前幾日……前幾日孫稚繩去了首揆府上。”

    林延潮繼續寫信片刻,寫畢后擱筆在旁對陳濟川道:“去后可有下文?”

    陳濟川道:“沒有,孫稚繩這兩日一直沒有到府上,倒是昨日陶周望過府一趟,小人去旁敲側擊了一番倒是問出原來是首揆出面招攬孫稚繩。”

    “但是卻給孫稚繩拒絕。”

    林延潮聞言微微皺眉。陳濟川道:“孫稚繩拒絕首揆之延攬,小人并不奇怪,若是他答允了他就不是孫稚繩了。但是他明知去了首揆府上也不怕嫌疑,來與老爺解釋,小人想來此事倒是有些不妥。”

    林延潮笑了笑道:“你以為孫稚繩不愿解釋,否則陶周望怎么會如此巧來府一趟。”

    陳濟川道:“小人也有如此猜想,但小人總以為孫稚繩有……有自立門戶之心。”

    林延潮聞言點點頭到:“此人各有志。”

    陳濟川道:“老爺當年是申相爺的得意門生,而自申相爺退后,老爺立于朝一直是群而不黨。但依今日看來,老爺去朝鮮后,孫稚繩于朝中怕是要獨樹一幟,既不肯趨于內閣,也不肯趨于清流。”

    林延潮離椅起身,看向書房窗外的竹林道:“稚繩看來是把我的話聽進去了。”

    “老爺,何有此言?”

    林延潮道:“我當初告訴稚繩,不要聽從他人的話,就是生怕他陷入黨爭,我們是要做事的人,將來無論哪邊贏了都要用我們。但君子不黨,難免其禍無援,故而就必須將注押在皇長子的身份。王太倉此人倒不是食言的人,再如何稚繩也是他的門生,就算他不念此,也要念在圣心,所以王太倉定會推舉他為皇長子的講官。”

    “有了皇長子講官的名義,無論內閣,還有清流,都要敬他三分,如此就可以在朝中安如泰山!”

    陳濟川難過地道:“老爺為孫稚繩作了這么多,但唯獨自己卻要離開朝堂。”

    林延潮道:“我不是為稚繩,而為了社稷,我離開朝堂就是把路讓出來,讓他們眼前的路寬一些,如此方能出一頭之地,哪里又有遙控朝政的想法呢?退而心有不甘,那么又何必要退呢?”

    “既是要激流勇進,那么就退了好了,無需生反復之意。若是天子知道對稚繩他們也是不好。說到底孫稚繩要如何兼濟天下,就看他如何去辦好了,將來的路如何走就看他自己了。”

    說到這里,林延潮則是笑了笑,陳濟川也是有些釋然。

    林延潮道:“平朝之后,吾即了卻君王天下事。那時就是我回鄉之時,以后不會再出山了,我這里已書信給徐火勃,讓他專心教授諸生,除了教授文章之外,我還打算在鰲峰書院開格物一學,到時請他四處尋訪格物人才……孩子想學什么就學什么……不拘于有用無用……到時我還想……”

    陳濟川聽著林延潮說著對鰲峰書院的種種規劃,心底卻不是滋味。

    林延潮看陳濟川臉色笑了笑道:“濟川,我們讀書人啊,既要有人為民請命,仗義執言,以死直諫。也要有人默默耕耘,傳道授業,薪盡火傳,不是在為先圣繼絕學的路上,就在為天下百姓開萬世之太平。我并非一定要有志于天下,也可星火燎原!”

    說話之間,忽外頭道有圣旨到。

    林延潮聞言露出欣然的笑意,對陳濟川道:“更衣迎旨!”

    次日天子頒布明旨,令皇長子移居慈慶宮。

    慈慶宮位于紫禁城東外路,也就是世人所稱的東宮。

    令皇長子居東宮的消息一出,聞此百官無不歡呼雀躍,甚至面朝東宮的方向叩拜。

    而皇長子也不用住在深宮之中擔驚受怕,終于可以有寢宮可住。

    同日天子還令內閣選合適官員于慈慶宮內教導皇長子出閣讀書之禮。

    到了這一步,百官心定。

    王錫爵順利回閣理事,再無官員整日堵門,連動用五十萬太倉銀為天子重修鞏華宮一時也無人計較。

    王錫爵回閣后,當即點唐文獻,焦紘,李廷機,孫承宗,鄒德溥,全天敘六人教導皇長子禮儀,眾所周知這六人以后就是皇長子講官。

    在宮人的指引下,孫承宗走過石橋,再自礓磋慢道上經三重門,走進慈慶宮。

    這慈慶宮有殿閣房兩百余間,屋頂上統一覆綠琉璃瓦,按五行之說,東方屬木,青色,主生長,故而東宮所用琉璃瓦多覆以綠色。

    以往也有太皇太后暫時移居慈慶宮之舉,但一般而言,宮里大體還是以東宮指太子,西宮指太后。

    孫承宗來到正殿,但見殿上打掃十分干凈而且窗明幾凈,幾十名宮女太監在殿上伺候著,殿旁小室內的帷帳后,隱約可以看見一道瘦小的身影默坐在蒲團上。

    然后一名宮人走進帷帳后說了幾句話。

    隨即帷帳打開,一名十三四歲的清瘦少年走了出來。

    孫承宗當即行禮道:“翰林院侍講孫承宗拜見殿下!”

    皇長子聞之是孫承宗臉上露出了笑意,但隨即看了一眼一旁站著的宮女太監仍是淡淡道:“免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