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熊川談判-《大明文魁》
第(3/3)頁
但是話是如此,林延潮卻是有些擔心,因為這場談判很有風險,萬一被言官知道,他有可能被彈劾。但林延潮考慮他有天子授予的便宜行事之權,來前王錫爵還暗示自己可以自己可以全權代表明朝與倭人談判。所以林延潮決定還是冒政治上的風險見豐臣秀吉,這注定是一場名在史冊的談判。
不過就談判的規格,地點,雙方卻是在爭執起來。
第一件事就是談判的地點,豐臣秀吉要在釜山談判,林延潮要求在晉州談判。
二人扯皮半日,最后議定到熊川談判。
然后就是身份,明朝認為林延潮身為禮部尚書與豐臣秀吉這位尚未冊封的日本國王談判,是一等規格對等的談判,甚至林延潮還有些屈尊。
但是日方認為雙方平起平坐,抬出了豐臣秀吉是一國之主的理由。
結果明朝方直斥言日本另有國主,豐臣秀吉不過是關白(明朝還不知他已經卸任),位同朝鮮宰相。李山海,柳成龍等朝鮮宰相在林延潮也要恭恭敬敬的行禮。
林延潮,豐臣秀吉都不可能退讓,因為這涉關國體。
所以因為禮數不能談妥,最后雙方商定,二人約定到一處地方,但彼此不面對面,只是派出官員來回跑遞話。
其三就是隨從數量,以及朝鮮官員是否參與。
豐臣秀吉看不起朝鮮官員,認為沒有參加的必要,但林延潮十分堅持。如此他是一來向朝鮮表示我沒有瞞著你的意思,二來也是要朝鮮國王為自己在天子面前背書。
所以在林延潮堅持下,明日雙方談判變成了三方會談。
朝鮮派出王世子臨海君,左相柳成龍出面。
然后就是隨從數量。
這一次豐臣秀吉從倭國渡海聽說帶來了大量的兵船,據朝鮮方面上下不可靠的情報,大約有三萬上下的倭軍抵至釜山浦。
林延潮與明軍將領研究半天,也不清楚這數量到底是夸大了,還是減少了。
不過為了這一次談判,雙方約定各自派出大軍駐扎熊川,然后二邊再各帶五百名隨從來到談判地點。至于朝鮮方不許帶任何隨從。
據說朝鮮左相柳成龍對再一次遭到鄙視而顯得很憤怒,但卻無可奈何。
不過林延潮卻表示要替小弟撐這個面子,允許朝鮮談判使帶著刀劍進入談判處,豐臣秀吉不得不答允。
于是熊川談判就在這樣的場合下進行。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