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杠-《大明文魁》
第(2/3)頁
宋應昌當即明白了于道之的意思。于是宋應昌立即寫信飛報林延潮,告訴于道之暗示向他們索銀三萬兩,否則不會幫他們在朝廷上面說話。
然后于道之一行抵至平壤見朝鮮國王。
于道之又是拿出欽差大臣的架勢,對著朝鮮國王好一陣刁難,動則又提及分國之說,然后又指責他身為國王不能守境安民,連累宗主國出兵出糧。
指責完后,于道之派人與朝鮮接洽官員說話,只要朝鮮肯拿些土貢給他,就可以替他們說好話。面對于道之的威逼,朝鮮國上下不得不屈從于他的勒索,向民間征派,弄得朝鮮百姓對此人是怨聲載道。
敲完朝鮮竹杠,于道之這才來到了開城,而這時候林延潮已經接到了宋應昌的來信。
看后林延潮心想,這于道之果真是李子華同年密友啊,這貪婪斂財的本事可謂如出一轍,竟然都敲詐到朝鮮來了。
林延潮知道此人是大麻煩,所以與豐臣秀吉在熊川談判后,即趕至王京。
林延潮還未抵至王京,宋應昌即在王京外的半路上截住了自己。
“賢弟,大事不好了。”宋應昌一見自己即面色十分凝重。
林延潮道:“哦?又有何事?”
林延潮以為是前事,沒料到宋應昌卻并非此意。
但見宋應昌低聲對林延潮將事情緣由說了一遍。
原來于道之已通過渠道獲知自己與豐臣秀吉談判的事。于道之認為林延潮未經朝廷私下許和這乃大罪,義正嚴辭地指責林延潮此舉實置天子與天下百姓于何地?所以必須予以重辦!否則……否則就必須加錢……必須從三萬兩加到了五萬兩。
聽了宋應昌林延潮瞬間恍然大悟道:“我道是什么?原來是加錢啊!”
宋應昌低聲道:“晉州之戰后,倭軍已有議和之意,其國主甚至親自渡海而來,若是雙方能定下盟約,那么老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林延潮看向宋應昌問道:“時祥兄的意思?”
宋應昌道:“現在出征錢糧賬目上大概還有十幾萬,宋某想了下若是雙方議和,那么賢弟不妨先撥出兩萬兩銀子,剩下的錢宋某東拼西湊借一萬兩。湊足三萬兩銀子!”
“可是還短兩萬?”林延潮反問道。
宋應昌道:“我與于道之有年誼,宋某不信他一點情面都不講,慢慢與他磨去,要緊是你我要先過了這一關!否則晉州之戰一旦報上去是虛夸,那么朝廷就會追究賢弟的抗命之罪??!石大司馬這時候對你是絕不會手下容情的。”
林延潮于此反問道:“若是倭軍不退如何?”
宋應昌道:“該讓還是需讓一些,都談到這個份上了。我看可以與倭寇達成協議,先讓他們退兵,就以割讓朝鮮三浦為談判之底線。依我看如此不怕倭人不動心?!?
宋應昌的意見,就是朝鮮局面退回正德五年時的情況,當時倭國在朝鮮三浦設立倭館。
這當然與當初倭國使臣玄蘇勸林延潮以三浦倭寇之名,來承認倭軍割讓朝鮮土地的事實不同。
林延潮擺了擺手道:“倭酋是個不按照套路出牌之人,若是我們稍有退讓,他必有警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