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大明文魁》
第(3/3)頁
宮門之前,燈火通明,照得猶如白晝。
官員們大聲談論著。明軍在朝鮮兩敗倭寇,倭人求和,歲貢百萬白銀。
至于播州之楊應龍連連求和,皆為明廷嚴詞拒絕。
楊應龍絕望之下言‘如今朝廷不容我,只有舍命出綦江,拼著做’。于是楊應龍率眾八萬攻克血洗綦江,明軍五千全軍覆沒,全城百姓被屠。
這時朝廷用李化龍為湖廣,四川,云南貴州總督,合數省之力圍剿。明軍調派朝鮮之戰屢次奇功的劉綎,麻貴為將,從朝鮮行路數千里入播州平叛。
此外朝廷不斷撥糧撥銀,還以各省一半礦稅改作軍餉,李化龍從容地從各省調集了二十余萬大軍進剿播州。
楊應龍連戰連敗,明軍以劉綎部最為驍勇,其魯密銃已是大規模裝備于駐朝明軍,并在第二次平倭之戰中大顯身手,此番又用于楊應龍身上。
于是有了劉挺率五千孤軍于婁山關大破楊應龍數萬人馬之事。
婁山關被劉挺攻破后,播州無險可守,楊應龍退守海龍囤,成為困獸。
婁山關大勝,楊應龍授首,指日可待。
聞此戰大勝,朝中大臣無不揚眉吐氣。天子龍顏大悅連連下旨嘉獎前線將士,亦賜林延潮步輦入宮。
這幾年朝鮮,播州大勝以及建儲定心,又加之不少提倡事功的年輕官員被提拔,使得朝堂上下氣象有所改變。
年輕的官員們慷慨陳詞談著播州事,談著建功立業,談著變法中興。
不少老成持重的官員們聞言有些皺眉,國家積弊未除,兩度出兵令國庫空空如也,林延潮所言變法新政口號喊得很響亮,卻絲毫未見端倪,張位,趙志皋辭相后,林延潮除了建儲之事,對天子一直是言聽計從,這樣也敢談中興大業。
但見御河邊,年輕官員與一旁談著道德文章,朝廷人事的官員顯得格格不入。
正在此時,有小吏騎馬而至,大聲呼道:“次輔官轎就要到了,諸位大人快快引避。”
眾官員聞此紛紛熄滅燭火,然后來至御橋邊等侯。
但見數十羽騎舉著火把在前開路,其余隨員仆役浩浩蕩蕩隨轎行來。
八人齊抬大轎內,林延潮正在秉燭批改公文。
寫了一半,林延潮擱筆從袖中取出一枚銀幣,這是學功書院鑄的萬歷新幣。
1792年以后,一美元相當于二十四克白銀。
而明朝一兩白銀則為三十七克,一兩銀子相當于后來的一塊五美元,也就是說七銀三銅所制的萬歷銀元等價為一塊五美元,其中利差就是鑄幣稅。
而之前林延潮給張位的西班牙銀幣,被稱為十字銀幣。
銀幣上有十字盾徽,及獅子,城堡等圖案,參考可見西班牙國徽中間。自隆慶開關后,這樣的銀幣大量流入廣東,福建。
十字銀幣的做工還是很粗糙的。
到了十七世紀改為機器沖壓的銀幣,這才拉開了差距,這樣的銀幣左右刻上海格立斯銀柱,這也被刻在今日西班牙國徽的兩側,故被稱為雙柱錢。
雖說現在西班牙人還未點出雙柱錢的科技。但以十字銀幣而論,重二十七克,含銀二十四克,含銀量接近九成,比之萬歷銀幣成色勝過不少。
如此萬歷新幣放在國際貿易之中肯定吃虧,不過放在國內還行。
老百姓拿萬歷銀幣繳稅,官府可以不收火耗,但西班牙銀幣就不行了,哪怕你成色比我好。
但這也有問題,地方官府收火耗為明里暗里的收入,若朝廷將鑄幣權收回,此舉必遭地方官員阻擾。
此中弊端可以參考歷史上的火耗歸公,不過林延潮不會立即著手此事。
因為這些都是次要的,林延潮眼下最重要是將日本,朝鮮都納入明朝的白銀貿易體系之內。
倭國的石見銀山正值當打之年,年產白銀百萬兩,僅一個石見銀山即等于明日貿易總和。
國家用絲綢瓷器茶葉兌換倭國的白銀,來促進國內的通商惠工。等到貿易流通之時,七銀三銅的弊病自然而然就會顯露的清清楚楚,那時再革此陋習。
這也是自己當初與郭正域所云,國家的事放在天下來辦的思路。
正當林延潮想著此事時,大轎已至宮門前。
林延潮下轎時,但見百官齊是跪拜行禮,林延潮點點頭。
隨即宮門開啟,林延潮又換乘步輦直入宮中。
早朝之后,林延潮方至閣內。
這時候王衡向林延潮道:“閣老,鄒山長來信。”
林延潮點了點頭,將政務先推至一邊,從王衡手里接過鄒元標的信看了一遍不由皺眉。
信中說了什么?
原來鄒元標向自己舉薦李三才入閣。
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已辦近十年。
作為理學正宗的東林書院,這些年也培養了不少讀書人。
但東林三巨頭鄒元標,趙南星,顧憲成而言,未免空懷抱負,卻不得不于林下教書。
這日三巨頭于桃花樹下飲酒聯詩。
但見趙南星道:“張新建去位,趙蘭溪歸鄉,眼下朝中閣臣獨林侯官,沈四明二人,朝野有增補閣臣之議,聽聞林侯官亦在這月內要舉薦閣臣了。”
鄒元標道:“林侯官這一次倡議建儲,可謂有大功于社稷百姓,眼下趙蘭溪歸鄉,他肯提議增補閣臣,不大權獨攬,實在是難能可貴。”
趙南星笑道:“若他不提議增補閣臣,那么滿朝清議怕也是要批他擅權。”
眾人都是笑了笑。
趙南星道:“這一次林侯官入閣,山長為其中奔走出力甚多,眼下也是到了林侯官投桃報李的時候了。”
鄒元標道:“誒,我舉林侯官入閣乃是出自公心,豈是出于權位之私相授受之意。”
趙南星想了想道:“山長,內閣為政本之地,我們不爭豈可拱手讓人,如此又何談正本清源?之前張新建招權示威,排擠清流大臣,此實為前車之鑒,眼下又聽說沈四明欲汲引朱山陰入閣,若是我們不推舉賢良,恐怕……”
鄒元標微微笑了笑道:“夢白言之有理,我也并非迂腐之人,你們二人心底可有什么人選?”
趙南星道:“吾舉沈歸德。”
鄒元標道:“沈歸德之清名天下皆知,我當向林侯官舉薦之。”
這時候一直不說話的顧憲成出聲道:“蘭溪、四明木偶也、山陰、新建嬰兒而已,吾以為朝中唯足所慮者獨侯官一人。”
此話好大的口氣,換了旁人肯定驚呆了。
趙志皋,沈一貫,朱賡,張位等內閣宰相顧憲成眼中不過木偶嬰兒,在顧憲成眼底唯獨所慮唯有林延潮一人。
而顧憲成的身份是什么?
不過是一名教書先生而已。人說山中宰相,顧憲成竟是操控宰相人選,不是比宰相厲害十倍。
“那叔時的意思?”
“眼下之勢,沈四明難遏林侯官,內閣不可令一人獨大,必然舉一人入閣來均衡,吾舉淮督李修吾。”
鄒元標,趙南星都是看向顧憲成。
趙南星道:“淮督這幾年治河確實卓有政績,而且又誘殺稅使陳增,實是我輩中人,但他與林侯官素來不和,推舉他入閣,怕林侯官不肯。”
顧憲成正色道:“宰相之位豈可懷授受之私心,唯有憑公心為國舉才,林侯官若不肯,即是有私。”
趙南星有些猶豫,但見鄒元標道:“叔時之言,吾雖不能完全認同,但也有道理在其中。”
鄒元標道:“眼下林侯官門生遍布朝堂,朝野間不知有多少讀書人為他發聲,長此以往怕是又要出一個張太岳。故而叔時所言舉淮督入閣,我實認同。”
“但林侯官肯定多半是不肯的。”
鄒元標笑了笑道:“未必,我先不提沈歸德,而薦淮督李修吾入閣,我等看一看林侯官之雅量如何?”
Ps:這兩章查證吉利大學宋立杰所作論文《理身理國:沈一貫研究》較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