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成化斗彩(上)-《黃金瞳》


    第(1/3)頁

    “叫菲菲二

    “別介,我還是叫您苗警官吧。(網絡小說網eTn)過一會再招惹您了,我也不用改口了。”

    莊睿的話讓苗菲菲笑了起來。不過她還是有點懷疑莊睿剛才的話,那個中年人長的賊眉鼠眼的,身上還帶股子泥土腥味兒,以苗菲菲的眼光看,十有**是經常打洞鉆穴的的老鼠,要是真抓住個盜墓團伙,那可是大功一件呀。

    “苗警官,這也逛了二個多小時了。咱們去那家茶館坐坐去吧。等會我給您一說,您就明白了。”莊睿四處看了一下,兩人站在角落里其實挺招人眼的,過過往往的人都會瞅上一眼,于是拉著苗菲菲走進旁邊的一家茶館。

    這茶館和街邊的建筑一樣,都是仿古建筑,里面跑堂的人都穿著不倫不類的古代衣飾,看見有人進來。門口的一伙計,立刻拖著長音大聲喊道:“有客到”馬上迎過來一個二十出頭穿著旗袍的女孩,只是腳上搭配的運動鞋,頗有些煞風景,看得莊寄心中暗笑。

    兩人上到二樓,找了一個靠窗的位子坐下來后,莊睿點了一壺普洱茶。要了幾樣點心,這普講茶第一次喝的雖然會感覺有些怪,不過喝習慣之后,就能從中品出味道來了。而且還有降血脂的好處。

    只是這茶館所上的普件茶,喝在嘴里多了一絲苦澀,卻少了一點濃醇的香味,和德叔昨天所拿的茶餅相比,那是相差甚遠了。

    “莊睿,剛才那事你還沒給我解釋呢,你怎么就知道那兩人不是盜墓的啊?”

    茶好茶壞對于苗菲菲而言并不重要。北方人喝茶都習慣拿個大茶杯子。口重的就放個半杯茶葉,一泡就是一天,很少有南方人喝茶的細致。苗菲菲也不例外,吃著點心喝著普許茶,一雙眼睛卻是緊盯著莊睿。

    看到苗菲菲如此執著,莊睿嘆了口氣,道:“苗警官,我給您說個故事吧,就是生在這個古玩豐場之內的,不過故事里是否有剛才那兩個人,我就不敢確定了。”    “好,好,你快講。”

    苗菲菲此時哪里像個警察,一手抓著小籠包往嘴里塞,一手端著茶杯。兩眼放光的看著莊睿,倒像是個準備聽大人講故事的孩子。

    “這事牽扯到我的一個長輩,名字咱現在就先不說了,我那長輩在商場算是個成功人士,生意做的很大,這幾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喜歡上收藏了,你也知道,有雄厚的財力做后盾,玩起這行當,那是要比一般人起步高很多的。

    不過我這位長輩心氣兒高,看了不少關于古董鑒定類的書籍圖片,入行的時候就放言,要憑本事撿漏淘寶,所以像中海城隆廟、藏寶樓、華寶樓這些個古玩幣場,他是沒少去。東西買了一屋子,不過真物件屈指可數,在去年的時候,那位就轉悠到城隆廟里來了。

    和咱們一樣,我那位長輩在逛地攤的時候,也有倆人和他搭訕上了。出言說是手里有才出土的古董,要說那位在商場里廝混了不少年,也算是識人無數,看這倆人的言行。的確像是撈偏門的,說不準手里真有什么好東西,再加上他耳根子有點軟。架不住兩人這么一勸,就跟著去了,你猜,結果怎么樣?”

    莊睿說到這里賣了個關子,給自己續了杯茶水。

    “怎么樣啦?會不會是那盜墓團伙改行干起綁架來了,把你那長輩給綁架了吧?”苗菲菲很認真的思考了一下,然后煞有其事的說道,聽得莊睿一腦袋瓜黑線,這位師姐的聯想力未免太豐富了一些。

    “哪兒跟哪兒啊,我那長輩當時跟著兩人走了,七拐八拐的進了一家小旅館,離這里不算遠,只是里面環境忒差了點,里面那味道 當時沒差點將那位熏的暈過去,后來進入到一個房間之后,罷面早已等著兩個人了。

    房間里等著的兩人長的很瘦更為關鍵的是,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土腥子味,就像那些挖煤窯的一樣,一眼就看得出來,是以我那長輩心里就信了七八分,等到物件拿出來之后,更是兩眼放光了,那是一只宣德爐,應該走出土不久,上面沾滿了泥土。”

    “什么是宣德爐啊?燒香用的?”苗菲菲出言打斷了莊睿的話。

    “就您這還經常去逛琉璃廠?要不是穿身警服,恐怕早就被人忽悠的破產了。”

    莊睿在心中腹誹了一句,出言解釋道:“您說的也沒錯,宣德爐確實是古代焚香所用的,不過這來頭就有些大了。

    話說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其個人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遣邏國現在的泰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制

    爐。

    為保證香爐的質量,當時那些技藝最精湛的工藝師們,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成品后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是明代當時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后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只是當時進口的紅銅有限,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五千座香爐,以后再也沒有出品。這些宣德爐都深藏禁宮之內,像咱們這般的普通老百姓。那是只知其名未見其形,再經過朝代更換,這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宣德爐數量這么少,自然價格及其昂貴了,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不說現代了。就在宣德爐停止制造后,當時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馬上就召集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至今國內日o8姍旬書曬譏齊余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賞德爐,沒 能被眾多鑒兜淵曰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