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行,聯系他們,咱們開個線上會議,在現場的就現場開!” “好的,李導!”孟可連連點頭。 因為時差等各方面問題,最后會議定在晚上。 緊急會議上,眾人圍繞著技術和藝術的結合問題,討論了兩個小時仍陷入僵局。 “現在的橋,像兩條孤立的時間線,沒有‘流動感’和‘交融感’,這才是觀感割裂的根本原因” 李牧暫停了眾人的討論,一針見血的指明道。 “‘水’是串聯開幕式的核心元素,我們需要讓水流穿過橋,成為連接古今的紐帶。 咱們在拱宸橋的全息投影下方加入一條‘數字水流’,水流從橋下蜿蜒穿過,起初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代表西湖),接著變為奔騰的潮水(象征錢塘潮),最后匯聚成一條壯麗的運河。 這樣的話水流不僅增強了橋梁的立體感,還將‘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主題具象化。 這樣的話通過全息與燈光技術,橋面上的光影流轉變得更加動人,觀眾仿佛能看到時間的水波在橋上回蕩” “李導,你說的畫面我們想象的知道,但是舞臺和全息投影結合已經是極限,再加入動態水流可能會增加技術風險。” 此時,技術總監于建平略微擔憂道。 因為亞運會這種級別的演出,穩非常重要,因為一旦出現風險,而風險又最終出現了,那就糟糕透頂了。 李牧也知道這一點,掃了一眼緊張的眾人,沉吟片刻后,緩緩開口: “風險是技術團隊的強項,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化繁為簡,把每一個環節壓縮到最穩妥的執行方案,同時保留核心的創意。” 隨后站起身,走到會議室的白板前,用記號筆勾勒出簡化后的方案框架。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