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下一個會更好-《美利堅名利雙收》
第(2/3)頁
“當然!”丹尼爾說道:“今天就開始發動。”
一部影片的良好口碑,與影片質量有關,但運作同樣是關鍵。
最好的某某影片這種梗,可以說是代表作。
露易絲松了口氣,往外走的時候,來到馬丁身邊:“晚上去我家嗎?”
馬丁原本想今晚休個班,給自己放個假,這又要搞車輪戰了?
他一陣頭疼,說道:“不要晚上了,現在就去。”
露易絲毫不含糊:“走,上車。”
馬丁看向布魯斯,后者打了個電話,微微搖頭。
兩位躲在暗處的保鏢,沒有發現跟蹤守候的狗仔。
馬丁開了露易絲的奔馳,載著她去了謝爾曼奧克斯的南山坡。
中途,經過奧爾森姐妹家,馬丁看到緊閉的大門,問道:“她們搬走了?”
“沒有。”露易絲簡單說道:“全家人去紐約度假了。”
馬丁不再多問,開車拐進了露易絲的豪宅,一進到客廳里面,露易絲就撥通了凱莉的電話。
凱莉-格雷罵罵咧咧上線,卻沒有掛斷電話。
就在這個下午,劇組和華納兄弟炒作《通緝令》男女主角之余,拉開了口碑營銷的攻勢。
爛番茄第一時間解禁,新鮮度達到了84%。
MTC方面,也公布了影片的媒體綜合打分——75分!
這在R級動作片當中,屬于相當不錯的媒體口碑。
其實從媒體口碑上,映前判斷好片還是差片,大致有個標準。
那些試映過后,早早打開各方面評分,公布各項評論數據的影片,往往不會很差。
反觀一些等到影片全美開畫,才爛番茄和MTC解禁的片子,爛片的幾率成倍增加。
像控評之類的手段,好萊塢玩得格外純熟。
于是,各種關于《通緝令》的好評,潮水般涌入傳統紙質媒體和互聯網上。
娛樂周刊就用大號加黑標題,發布了一篇軟文。
“通緝令絕對是今年最好的動作片之一!”
到了互聯網上,也有類似的文章發布:“通緝令是馬丁-戴維斯最好的動作電影!”
肯尼斯-圖蘭在《洛杉磯時報》的專欄上稱贊了這部影片。
“我認為,《通緝令》豎立了暴力美學的新標桿,男主角馬丁-戴維斯的表現一貫的出彩,成功詮釋了角色從軟弱、壓抑到爆發的性格轉變……”
與此同時,朱莉登上了奧普拉的脫口秀,當兩個惺惺作態的女人,用力擁抱在一起的時候,背景就是《通緝令》的海報。
馬丁先后參加了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和拉斯維加斯等多場路演,動不動拉著布萊克出來逛街秀恩愛,為影片博取關注度。
映前男女主角的每一分曝光,吸引到的每一分關注,都可能轉化為上映后實打實的票房數字。
英雄與圣母的男女組合,足夠吸引人,起碼在北美如此。
十月底,北美院線聯盟公布了《通緝令》的開畫影院數字,高達3350家!
影院方極其看好這部影片的票房前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