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 不能小勝,要大勝-《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3/3)頁
十幾日之后,盧植率軍抵達了魏郡境內,前鋒騎兵在魏郡境內遇到了多股黃巾軍斥候,并且予以擊殺,而其中也有僥幸逃跑的黃巾斥候。
于是黃巾軍方面正在圍攻鄴城的張角等人知道了漢軍增援抵達,并且得知漢軍增調騎兵,便停止圍攻鄴城,轉為圍困。
他們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即將到來的盧植所部精兵方面,在鄴城營地附近多挖溝渠,立拒馬,以阻撓漢軍優勢騎兵的沖擊。
他們雖然沒有軍事素養,但是平原地帶騎兵比較厲害的常識還是具備的,樸素的應對手段也是可靠的。
不過漢軍的騎兵固然強悍,人數也只有三千余,總兵力不過二萬,面對人數數倍于己的黃巾賊軍,盧植可不認為自己手下的騎兵都是神兵天降。
其并不是這場大戰的主要角色。
盧植先向周邊郡縣的義軍傳達自己持節的身份,確立自己在張角討伐戰之中的主導地位。
然后發起調兵令,命令周邊郡縣的義軍向自己靠攏,并且命令周邊郡縣提供糧草軍械和情報,聽自己統一指揮。
自古以來以少勝多的戰例的確熠熠生輝,閃耀于戰史之上,但是這的的確確是少數,大部分還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戰役。
但是從古至今,戰爭何止千千萬?
大部分戰斗都是兵力相當或者是以絕對兵力優勢一方取勝而告終,以少勝多是少數中的少數,這一點,毋庸置疑。
事關國家大事,盧植不敢馬虎,調集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命令他們前來增援自己,短時間內將兵馬提升到了三萬余人的程度。
然而張角所部帶來攻擊鄴城的兵馬大約有五萬,人數還是遠多于漢軍。
不過盧植所率領的核心中央軍還是十分精銳的,就算是義兵,裝備和戰斗素養方面也略勝于黃巾。
如果雙方堂堂正正擺開陣勢在大平原作戰,張角十有八九不是經驗豐富的盧植的對手。
事實也的確如此。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