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 初成班底-《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2/3)頁
跟郭鵬一起回來的游俠兒們有一百零七人,他們又帶來了兩百余仰慕郭鵬的游俠兒,希望可以跟著郭鵬一起北上,跟著他去征戰。
有不少人表示自己父母雙亡沒家沒口,就一個人,郭鵬愿意的話就帶著他,他到死就要跟著郭鵬。
郭鵬沒有反對全部接受,接受了三百一十七名游俠兒的追隨。
然后是長水騎兵,跟著郭鵬征戰又活著回來的長水騎兵中有二百五十三人要求跟著郭鵬一起去邊疆效力。
他們當中本來就有一些烏丸人,還有一些鮮卑人,仰慕郭鵬的勇武,感念他的恩德,要跟隨他一起去北疆繼續為他效力。
這種事情發生的到也不算少。
比如當年的鄧訓就因為威望高,所以做護烏丸校尉的時候,黎陽營的老部下都愿意跟著他走,搬家也在所不惜。
這多是將領的個人魅力所致,也反映了東漢中后期士兵對將領個人人身依附的情況的加劇和中央政府對此的不作為。
中央政府往往因為財政方面的問題湊不齊軍隊,所以允許出征將領私募軍隊討伐不臣,甚至將具有戰斗力的將領私募軍隊當作國家主力軍隊使用,朱儁和董卓都是這方面的例子。
這在此時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這些軍隊的屬性自然是很模糊的,但是漢中央政府對此也不甚在意,除非是廣有家資的將領,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戰后解散軍隊,因為養兵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郭鵬拉起這支班底還多虧了朋友們的幫助和曹氏夏侯氏與郭氏本家的幫助,就這樣這筆錢也并不是那么的充裕,若要長期維持,朝廷那點可憐的軍餉是不夠的。
所以郭鵬還要盤算著到了北疆掌握權力之后,怎么利用護烏丸校尉的權力獲取錢財充為軍資。
除了他們,還有一些跟著郭鵬征戰的募兵要求跟著郭鵬去北疆。
他們的人數在二百七十一人,郭鵬也允許了,接納了他們,帶著他們一起去北疆。
除此之外,黃巾之亂結束以后,郭鵬放置在家鄉的五百余訓練過的家兵就有些多余了,現在比起家鄉,自己更需要他們。
于是郭鵬去信給郭單,讓郭單把郭金和郭土派過來,再加上家兵三百,跟他一起北上。
曹嵩則表示會寫信給譙縣曹家,讓曹家和夏侯家湊二百家兵北上,追隨郭鵬征戰。
林林總總算起來,有一千二百四一名可供戰斗的士兵要跟著郭鵬一起北上,為此一些人不惜拖家帶口,郭鵬初步有了自己的勢力班底。
還有很多與他交好的人贈送給他一些財物、兵器或者是馬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