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蔡邕扶起了郭鵬:“于公于私,我都愿意這樣做,子鳳,天下紛亂迭起,可以平定地方叛亂安定大漢朝的,必然是你,我沒什么能為你做的,只有區區名聲,若是能以區區名聲相助于你,也是我所樂意見到的。” “蔡公……” 郭鵬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么,但是蔡邕的一份心意不摻半點虛假。 但是蔡公啊,我不是為了大漢朝才做這些事情的。 我從來只為了自己,還有心中那份遙不可及的理想。 郭鵬的心中稍微有了些陰霾。 蔡邕看不出郭鵬心中的陰霾,便拉著郭鵬在他的府中轉悠,然后又去了書房一起寫字,之后彈琴做樂,彈著彈著,蔡邕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便叫下人把兩個女兒叫出來。 “這不太合適吧?蔡公的女公子都未曾出閣,我是外人,不方便見吧?” 郭鵬覺得這樣有些不太合適,蔡邕則不這樣認為。 “你于我家有救命之恩,更直接保護了阿琰,若沒有你,阿琰沒了命,阿琬又談何出生?救命之恩,要當面感謝,更何況,子鳳,你對我執弟子禮,不算外人。” 蔡邕笑呵呵的說道:“我也與你說過,阿琰在琴藝上還是很讓我滿意的,有天賦,往日我讓她在我身后彈奏琴曲,弟子們沒有人不說好的,雖然她年紀還小,但是琴藝之上已經頗有些成績了。” 這倒是真的,在往來的書信之中,蔡邕會說很多和孩子有關的事情。 比如將女兒們的名字告訴了郭鵬,這本來也不是可以告訴他的事情,但是蔡邕好像并不太介意。 比如小女兒出生啊,給她們取名的構想啊,對她們進行教育的考慮啊,未來如何給她們安排夫家保她們一世周全啊之類的,濃濃的對孩子的關愛之情溢于言表。 而蔡邕的一些教育孩子的理念也讓郭鵬受益匪淺。 之前他出于安全的考慮,不讓曹蘭和小郭瑾到幽州來找他,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之中,父親不該缺位。 現在小郭瑾已經五歲了,郭鵬想著自己也擔任了上谷太守的職位,應該是時候把孩子帶在身邊親自教導親自養育了。 這一次郭鵬回雒陽就是打算這樣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等孩子出生,曹蘭養好身體,郭鵬會派人把他們接到上谷去,一起生活,一起養育孩子。 小郭瑾在雒陽已經完成了啟蒙教育,這一點是盧植親自進行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