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眼下郭鵬麾下并沒有步兵,全部的屬下都是騎兵。 從歷次戰爭之中歷練選拔出來的五千人騎兵,吸納幽云之地的壯士進入軍中精煉成為騎兵,個個都能騎射,各個也都不怕近身肉搏。 為了增強他們的作戰能力,郭鵬還給他們配備了手斧,戰錘等物品,每人戰時隨身攜帶。 需要使用的時候拔出來就使勁兒砸,對付步軍軍陣是一個殺招。 至于步軍,郭鵬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只是現在這個政治氛圍不能提供他肆無忌憚擴軍的可能。 他麾下騎兵到現在報上去的人數還是三千,其他都是『用完即撤』的類型,更不要說步軍了。 連續幾次戰斗步軍都是臨時招募的郡國兵和民兵,也屢次遭遇過險情,這讓郭鵬深刻的意識到沒有精銳步軍的配合,自己的騎兵也難以發揮出最大的戰斗力。 但是在不能正大光明擴軍的基礎之上,又該怎么辦呢? 好辦,就從上谷郡內的這批流民之中進行安排,對他們進行訓練,農忙的時候耕種,農閑的時候拉出來練兵,練習軍陣和戰法戰術,等需要的時候直接征召這批流民參軍就可以了。 自己練的總歸比不知道哪里來的歪瓜劣棗要好。 之前那場對付張純的戰斗,郭鵬差點翻車。 肩膀上的箭傷自己每次換衣服都能看到,之前在雒陽家中曹蘭看的眼淚汪汪的,讓郭鵬心里很不好受。 所以郭鵬就想著要練一支靠譜的步軍。 這年頭行軍征戰,步軍是絕對的主力,其作用也不是騎兵可以彌補的,沒有一支靠譜的步軍,勢力便不成形。 郭鵬也非常清楚,軍隊希望跟從一名靠譜的將軍。 所以他麾下的士兵都信賴他,愿意聽從他的號令,從來沒有背棄的,但是將軍何嘗不想要靠譜的精銳的軍隊呢? 精兵不是嘴上說說的,也不是招募強壯民眾就能組成的,是要下大苦功夫去練的。 每每想到練步兵的事情,郭鵬都能想到高順這個名字,他和他所帶領的陷陣營實在是鼎鼎大名。 每所攻,無不破,這六個字可不是什么軍隊都能得到的。 可惜他死的太早,沒有得到更大的展現自己的機會,否則未必不能擁有更大的名氣。 更讓郭鵬感到惋惜的,是高順對于呂布的忠誠,呂布每次干蠢事上頭,高順都會勸誡他,他都不聽。 然后每次鬧出了事端自己無法解決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又是高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