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二 陳紀的野望-《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1/3)頁
興平六年九月十五,論才大典正式在鄴城召開。
前來參加論才大典的各地士子人數超過了一千,具體統計下來,是一千三百七十一人。
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北方籍貫,只有極少數是南方籍貫。
郭鵬知道,自黃巾之亂起北方所流失的人才,這個時候一口氣回歸了一大半,還順帶著吸了一點荊襄士人的血。
而這一大半里,有相當的一部分都是失去了原有的家族和關系,以及土地和資源,不得不依靠這次的論才大典來搏個出身的破落士人。
要是這也辦不到的話,他們就只能走舉孝廉或者是被征辟的老路了。
但是那很難,沒有門路的話,可以參考當初郭鵬為了博取出身不得不鋌而走險用聯姻換出身的舊事。
論才大典不計人數,只要優秀就能被選中,成為魏公屬吏,這顯然是非常吸引人的,來參加的無一不是認為自己真的有才華,打算奮力一搏的。
士人壟斷職位,所依靠的無非是原先的地位和關系網絡。
你家是誰家的親戚,你家有誰做官為我家孩子舉薦,我做官,我就為你家孩子舉薦,順便來個聯姻什么的。
久而久之,士人家族之間就互相壟斷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官職,結成了十分牢固的關系網絡,把持地方政治乃至于中央政治。
而戰亂一起,大家各奔東西,或者丟了性命,或者流離失所客居他鄉,沒了原來的關系網絡,新的關系網絡又不帶你玩,自然就會衰落。
像諸葛亮這種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的破落士族,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的論才大典,在郭鵬不會主動提拔他的前提之下,他想要躋身統治集團,就算諸葛瑾在郭鵬的幕府做官,難度也很大。
而論才大典,就是一次給這些失去關系網絡的破落士族們的一次機會。
也是郭鵬自己的一次嘗試。
九月十五,論才大典正式召開,舉辦地點是在鄴城的魏公府外的大廣場。
廣場上放了軟墊和案幾,供給士子們使用,案幾上寫著士子們的名字,然后還有足夠的竹簡和筆墨,方便他們回答策問。
每個士子的面前都有一卷竹簡,是策論的試題。
士子們看完屬于自己的試題之后,就可以在竹簡上作答,然后連同竹簡和試題一起放在座位上,人就可以走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