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次,郭某人當然拒絕。 郭某人對外宣布說自己德行淺薄,不能稱王,所以回絕了皇帝的圣旨。 大家并不氣餒,因為這是常規操作。 三辭三讓,第四次,才是見真章的時候。 而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就不會停止議論,尤其還是那么敏感的事情,鄴城大大小小的官員士子們整天整夜的談論。 輿論戰戰事正酣。 就在建安元年十二月上旬,雒陽第二次來使之前,一種關于『白馬之盟到現在為止是否還有存在意義』的言論忽然流傳開來。 占絕鄴城主流地位的官宦人家子弟忽然開始大規模的討論這件事情。 他們認為時間已經過去了四百年,當初劉邦訂立的這個白馬之盟似乎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因為白馬之盟不能遏制真正的逆賊,卻讓真正的忠良不能得到應有的賞賜。 白馬之盟遏制不了諸呂,遏制不了王莽,遏制不了袁術,卻要遏制真心為大漢奮戰的郭鵬,這還有道理嗎? 以郭鵬再造漢室的功勞,難道不能稱王嗎? 除了稱王,還有什么可以賞賜郭鵬,以酬謝郭鵬為漢王朝的付出呢? 對此,另外一種對立的看法也出現了。 他們認為正是因為郭鵬是忠良,所以才不能接受這樣的封賞,不能破壞白馬之盟,否則和叛逆又有什么區別? 這難道是郭鵬想要看到的? 人臣要有人臣的本分和規矩! 支持者們強烈批判這種看法。 他們說這本身就是皇帝允許的,而前面幾種是皇帝不允許沒有大義名分的,尤其是袁術和王莽,那是強行稱帝不得人心,和郭鵬能比嗎? 他們強烈批判那些人,把郭鵬和王莽袁術做比較,到底是什么居心? 鄴城的輿論場上,支持郭鵬的輿論很快就和反對的輿論進行交鋒,并且在郭鵬刻意的引導之下,很快就占據了上風。 可是反對的言論并未就此消失。 大概是最后一批心思不純的官員們露出了馬腳。 他們發表言論,引導輿論,認為白馬之盟不可侵犯,郭鵬應該要為自己的身后名著想。 一朝走錯了路,未來會怎樣,可就真的難說了,郭鵬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郭氏家族考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