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是鄴城的情況,處于郭鵬壓倒性的優(yōu)勢之中,輿論完全被掌控住。 而另一個輿論中心雒陽,情況又是另一種。 小皇帝雖然還未親政,但是每隔十天,還是會由荀攸主持一場像模像樣的大朝會,討論一下近期國家發(fā)生的某些事情讓小皇帝知道。 然后小皇帝裝模作樣的發(fā)號施令讓荀攸去做,荀攸自然領命。 其他人穿著朝服做著官,卻什么也不用做,只是劃水,這樣的情況讓他們逐漸意識到了自己是籠中鳥的事實。 朝會更像是一種嘲諷,而非事實。 在這樣的對待之下,有些人開始后悔,有些人開始謀求和郭鵬的和解。 被冷落的時間太長,甚至被遺忘,讓這些人對反抗郭鵬意志這種事情產(chǎn)生了濃烈的后悔的情緒,以及對那些領頭人的憎惡。 他們不斷地尋找機會,試圖向郭鵬表達忠心,試圖離開雒陽這個可怕的牢籠。 而機會真的來了。 封郭鵬為王的詔令是在某次小皇帝上朝之前,由荀攸親自轉達給小皇帝的。 荀攸說希望小皇帝可以當庭說出來這件事情,然后由他來主持。 小皇帝不是很明白封王是什么意思,代表著什么,但是一聽說是給郭鵬的獎勵,小皇帝立刻就點頭了。 郭鵬那么好的人,給他吃喝玩樂,給他奢華的生活和快樂的童年,他感激還來不及,怎么會連點獎勵都不給呢? 尤其是把郭鵬和他身邊的其他人做個對比。 那些家伙,連打個麻將都不認真,居然還時不時的要小皇帝多讀書,這讓小皇帝惱火不已。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了對比就有了傷害。 這不,對比一開始,立刻就產(chǎn)生了明顯的變化。 于是在朝會上,小皇帝當庭宣布,因為郭鵬在涼州戰(zhàn)事上的功勞,他決定給郭鵬賞賜,內容是將郭鵬的爵位提升,從魏公提升到魏王。 參加朝會的一百多名官員齊齊震驚。 眼睛瞪大,嘴巴張開,紛紛看向了面色自若的小皇帝,以及位于群臣之前的荀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