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將軍蘇飛也表示自己愿意帶兵守護長江防線,保護劉琮。 中郎將霍峻也上表,說自己愿意帶兵和魏軍戰斗,堅守當陽,保護劉琮。 這三名將軍表示愿意抵抗,但是更多的人則不愿意抵抗,并且積極勸說劉琮投降。 主簿劉先則勸說劉琮不要力戰,而應該立刻投降。 他的理由也非常簡單。 “以一州之力對抗一國,本身就是不明智的行為,漢室天下,魏國據其五分之四,擁兵百萬,猛將如云,謀士如雨,以大半天下為底氣,一戰不成,還有二戰、三戰。 而眼下荊州之兵不過五萬,獨力難支,荊州之民剛剛經過逆賊張羨之亂,正是貧弱無力之時,無法支援此戰,若是繼續死戰,唯有身死國滅而已,臣請大王明察。” 東曹掾傅巽也非常支持劉先的看法。 “魏國一統天下已經是大勢所趨,大王以一州之力抗衡之,實在是過于勉強,魏國擁兵百萬,魏帝深得人心,天下人心思變,人心已經不在漢室,強行逆天而行只是徒勞而已,臣請大王明察!” 不只是這兩人,除了韓嵩王威和蘇飛霍峻之外,幾乎所有文武都面露驚慌之色。 他們強烈支持劉先和傅巽等人的看法,認為投降才是正確的道路,繼續抗擊魏軍是無法戰勝的,只是徒增傷亡而已。 他們強烈要求劉琮投降,對于韓嵩等四人的抵抗意見堅決反對,并且表明態度,不會支持劉琮的抗擊。 劉琮被嚇的面色發白。 韓嵩大怒不已,舌戰群臣,一人與他們辯論,和他們辯論的旗鼓相當。 但是愿意抵抗的終究是極少數,大勢面前,本來就沒什么戰斗意志的荊州群臣之中愿意抵抗的人太少,愿意投降的人太多。 對于此,劉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快,心就拔涼拔涼的了。 他開始意識到抵抗已經不是最佳的選擇了。 于是他看向了擁立功臣蒯越。 蒯越感受到了劉琮的目光,低下了頭。 “大王,天下大勢,不是個人可以違抗的,魏國一統之勢已經很明顯,大王若堅持抵抗,孫權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鑒,若投降,一定可以得到優待,臣以為,大王不該抵抗,荊南也不是可以長久支撐的地方。” 蒯越都不支持,劉琮就真的絕望了。 “難道我漢家天下真的就沒救了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