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九百七十三 我的孩子,不該平庸-《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2/3)頁

    郭鵬搖了搖頭。

    “就我們現在來看當然是這樣,因為我們是可以完全控制中原與河北的,因為交通大大發展,國家政令和軍隊可以及時趕赴地方,所以,我在洛陽就能控制整個魏國。

    可是阿蘭,我們不能拿現在去對比一千多年前的情況,現在我們可以辦到,是一千多年的積累所致,當年的周王室沒有先人一千多年的開拓和積累,他們是真的辦不到。”

    郭鵬這樣說,曹蘭就更有興趣了。

    “怎么辦不到呢?”

    “因為周王室沒有條件,開疆拓土,需要交通,需要人力物力,而這些周王室都沒有,它沒辦法掌控那么大的國土,他所能直接掌控的土地非常有限,它只能把國土分封出去,沒有別的路可走。

    甚至它所分封的那些小國彼此也不能兼并,只能發展,那些諸侯國被分封過去的時候,看起來都是很大的一片領土,但是根本不像現在這樣有成型的郡縣和村莊。

    當時的本地居民甚至都不是華夏族人,散居各地,茹毛飲血,不識教化,周王室是把國土劃分給諸侯了,但是如何經營治理,要看他們自己,周王室不會提供給他們太多的幫助。

    他們最開始掌控的不過是都城周圍的那一小片地方,比起國家,不如說是城邦,慢慢的開墾荒地,慢慢的建設聚居點,隨著時間推移,交通改善,人口增加,技術增長,情況才有了改變。

    數十年百余年之后,政府傳遞政令和軍隊行軍的速度變快,那些諸侯國才慢慢站穩腳跟,教化同化當地人,使之成為華夏族人,增加人口,增加生產力,修繕道路,再繼續擴大直接管轄地。

    如此,從一個城邦漸漸擴大到幾座城池,從十數萬人變成數十萬人,名義上的國土才真正變成王土,春秋戰國的霸主國才漸漸成型,有了規模,那些土地才真正歸入華夏。

    那期間發生了多少戰爭,多少次流血沖突,多少異族被消滅,被征服,被同化,多少華夏族人又在開拓的過程中喪生,那些城池是如何建立的,道路是如何修繕的,運河,水利又是如何建成的,都在那數百年之中了。”

    郭鵬一番解釋,曹蘭才明白了分封到底是怎么個分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這樣說的話,后來周王室不能控制諸侯國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分封既然如此有效的話,怎么會發生后來的情況呢?”

    曹蘭繼續看著郭鵬。

    郭鵬嘆了口氣。

    “世上哪有完美的制度呢?只有對當下最合適而已,可是天下在不斷地變動,一切都在發生改變,若不能與時俱進,就注定會被時代所拋棄,周王室就是如此被拋棄的。

    分封制一開始是很好的,幫助華夏從關中擴張到了黃河下游,還在蜀中,在河北,在江南都建立了領地,各諸侯國人口日漸增多,國土日漸增大,也漸漸有了爭霸之力。

    我認為,至遲在厲王宣王時,周王室就該著手削藩了,當時分封已近二百年,各諸侯國無論是人口還是財政亦或是兵力,都已經具有相當規模。

    而且天下交通也發生巨大改變,周王室但凡有有識之士,都該意識到各諸侯國擺脫控制只是時間問題,但是周王室沒有。

    宣王白白浪費了大好時機,以至于幽王死于申國和戎族之手,烽火戲諸侯是謊言,一個被諸侯國捧起來的周王,難道能制衡諸侯國嗎?

    平王已經沒有統治根基了,所以說,這是當年武王分封所沒有預料到的事情,而那時已經過去數百年了,難道是武王的錯嗎?”

    曹蘭默默點頭。

    “這當然不是武王的錯。”

    “阿蘭,數百年之后的事情,誰能預料到?武王能嗎?姜尚能嗎?他們都不能,他們是當時最厲害的精英,他們只能做到在當時來說最好的選擇,對當時最有利也是最合適的選擇,他們沒有做錯。

    后人沒有與時俱進的眼光,沒有打破祖宗成法的勇氣和睿智,沒能改天換地讓制度變更使國家煥發生機,這是后人的無能,而不是先人的錯。”

    曹蘭看著郭鵬。

    “所以,對現在的我們來說,也有最好的選擇?”

    郭鵬點了點頭。

    “這幾年閑暇時,我認真研究了郡縣和分封,把那一千多年的歷史都捋了一遍,然后我意識到,郡縣利于統治,分封利于開拓,各自有各自的優點,也有各自的缺點。

    郡縣制非常利于皇帝治理天下,但是不便于開疆拓土,一旦天下統一了,地方官吏的權力在郡縣制之下就會受到極大的制衡,無法掌握全部的權力,事事都會受到掣肘,他們無法繼續開拓。

    分封制就不一樣,軍政財大權都在封國國君手里,他不需要中央的允許就能主動出兵,會節省很多時間,從當地出發向外開拓,他充滿了開拓性和自主性,這方面的優勢就特別大。

    但是同樣的,分封的問題就在于地方權力過重,太容易和中央爭奪權力,引發地方和中央的矛盾,時間短還好,時間一長,就會引發國家分裂,而這,是立業之主看不到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