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目前來說,西邊北邊和南邊都在搞大工程,連財政收入重地的中原地區目前都有大運河計劃準備推動,可以說整個國家都在鉚足了勁兒搞建設,北伐鮮卑還是郭鵬強行推動的。 結果現在鮮卑剛收拾完,您老人家又要建設大漠…… 休息休息吧,國家經不起您的折騰了。 郭鵬看了看國家財政支出計劃表,和干凈透明的財政儲蓄,稍微算了一下,就知道那么快的推行一個三十萬人的建設計劃真的是要把國庫給掏空了。 而自己的內庫也有其他用途,無法支撐一個國策的運行。 思來想去,郭鵬覺得還是稍微放緩一點吧。 他真的很想快點讓國家和子民跟上他的步伐,但是現在看來,人的主觀能動性終究是有限度的。 “你的意思,我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可以稍微放緩一點,但是不能不做,草原,我們不去占領,我們不去利用,就會讓更多的人有可乘之機,這種事情,我堅決不能接受。” 郭鵬已經非常明確自己的看法了。 見皇帝做出了讓步,王粲覺得自己也不能一口氣讓皇帝就放棄整個計劃,這完全不符合皇帝的人設性格,所以他見好就收。 他答應了皇帝先期安排三萬人北上漠州的計劃,也答應了皇帝開始規劃草原筑城行動。 至少讓夏侯惇手下有點人,不至于變成一個光桿司令。 可盡管如此,夏侯惇也不好說就不是一個光桿司令。 甚至有些人都在懷疑夏侯惇是不是北伐的時候做的不好得罪了皇帝,以至于皇帝要把他調派到荒涼的草原上,連并州都不讓他去了。 不過很顯然,這件事情和夏侯惇是沒什么關系的,夏侯惇多老實一人,勤勤懇懇辦事,從來不曾有過違法亂紀的舉措,潔身自好。 所以無論是這件事情,還是接下來的事情,都和夏侯惇沒有任何關系。 既然國家財政已經不足以讓郭鵬在草原上狠狠地操作一番,那么在這等待的間隙,郭鵬自然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 借著這股威勢,郭鵬一口氣提拔了四十九名立下功勞的黎庶子弟出身的小官擔任冀州內部的縣令,又提拔了二百七十三名基層小吏進入冀州諸郡政府辦事,擔任郡吏。 接著又提拔了一百七十三名黎庶出身的小吏在幽州、并州和平州三地擔任縣令縣長之職,提拔四百七十六名小吏進入幽州并州和平州三地的郡府內擔任郡吏。 基本上一口氣滿足了幽州并州和平州各地普遍缺乏辦事官員的情況,增強了當地政府的行政能力。 然后吏部火速通過這些提拔命令,提拔命令立刻貫徹落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