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還有很多人正在想著學習谷梁還有左氏學派的作風,就算不立學官,朝廷不認同,他們也要繼續傳承下去,等到愿意認同的帝王出現,再把他們的學說扶上去。 現在不過是暫時蟄伏而已,等我死了,他們還有機會,要是太子也不認同,那就再等,怎么著也能等到一個愿意立學官的皇帝。 反正,他們會一直等,絕對不放棄,這是很大的隱患,好不容易統一的五經,若后世帝王一著不慎,再給他復立,那就麻煩了。” 郭鵬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袁嗣反應過來了。 按照他的理解,皇帝是打算把其余的家法徹底打死,不讓他們有任何重新復立的機會。 所以才決定用標點符號把五經經文完成斷句,然后公諸于世。 讓所有人都知道該如何斷句,讓所有人都學習這個正確的斷句,學的人越多,則現有五經的地位越穩固。 從而斷絕那些圈地自萌的小圈子小派系的傳承之路,讓他們自生自滅。 看起來,是挺不錯的,這樣做,似乎真的可以斷絕那些在野學派恢復地位的野心,但是…… 如何斷句,本來就是各學派秘而不宣的。 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口口相傳,不做記述,只有進入學派成為門生才能學習,之后通過舉孝廉和公府復試進入政府,擔任官職,走上仕途。 如果按照皇帝的說法,把斷句用標點標出來,讓口口相傳變成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的,那不就意味著一個學派的立身之本公諸于世了嗎? 這樣一來,只要能得到一冊書籍,只要識了字,有基礎的學習能力。 不用花大量時間學習句讀,不用得到名師指點,就能根據標點自己正確的學習,不用走彎路。 這樣一來,袁氏就不能通過私學和士子們建立起穩固的門生關系,這個關系就變得很脆弱,而且沒什么意義。 更進一步來說,斷句之法都公諸于世了,所有人都能看到了,都能學了,就像把兜襠布扯下來讓人肆意觀看。 那他袁氏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啊? 這不就完全沒意義了嗎? 袁嗣忽然想到了這個關鍵點。 他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皇帝用標點把袁氏的斷句之法都給公諸于世,然后固定,袁氏的地位就很尷尬了。 頂點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