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歷了這一波大災變之后,士人進一步地意識到,他們和那些泥腿子們的區別在于高端士人。 也就是士人中的精英那一批,國家決策層的那些天才們。 那些天才們的戰略眼光和治國藝術才是他們和泥腿子真正的差距所在,那種國家級別的戰略眼光,是郭鵬無法離開的重要助力,除卻他們之外,其他的士人都不是無法離開的。 他們只是添頭而已,卻堂而皇之的要做主人翁。 一朝被打倒,其他的士人才發現自己也就是比那些泥腿子多知道一些微言大義。 但是微言大義在治理地方基層和在中央部門跑腿這些方面上并沒有什么作用,黎庶出身的官吏也能做到,而且效率還更高,做的也更好。 在中央的那些辦事部門內,在地方村、鄉、縣這一級別的職位上,經歷過十多年基層磨練的泥腿子們做的真的不錯。 所以皇帝把這些在地方上兜兜轉轉十多年的泥腿子們招募到中央,讓他們在中央擔任職位,接替那些士人的職位。 然后洛陽的局勢就穩定住了。 那些泥腿子們辦事勤快,極具工作熱情,非常聽命令,皇帝一個命令下來,他們跑前跑后奔波勞碌,甚至連飯都顧不上吃,一定要先辦事。 士人官僚用一天才能辦成的事情,他們一個時辰不到就辦妥當了。 有他們的加入之后,洛陽中央朝廷的辦事效率大大提升,之前堆積了兩個多月的一些無法處理的事情,半個月不到就全部處理完畢。 這太可怕了。 他們誰都不曾注意過也不曾重視過的那些泥腿子們,居然在不知不覺中,已然具備了取代他們的能力! 那些在地方上兜兜轉轉十多年,歷任各基層官職的泥腿子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政經驗,取代這些層次的士人們,并不為難。 而朝廷中樞早已被皇帝用各種手段籠絡的嚴嚴實實的,翻不了天。 那些事先不曾得到消息的地方官員們追悔莫及,無可避免的成為了那群士人當中的一員,失去了所有的前途和未來。 他們將在未來貢獻自己的勞動力,為帝國建設大業添磚加瓦,以此贖罪。 而那些事先感到猶豫不決所以錯過了這次【機會】的官員們冒出了一腦門兒的冷汗,懷著無比慶幸的心情,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明天。 延德七年的十一月底,一切塵埃落定。 郭某人連續召開三次朝廷會議,根本上確定了許靖的提案的正確性,并且宣布正式采納。 然后著內閣下發相關通告,送往各部門予以確定,并且正式抄送全國地方政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