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樣的消息傳遞到各地方的時候,對地方的那些官員還有士人家族之類的都是極大的沖擊。 士人家族很快就被鎮壓了,無力繼續作亂。 士人官員則被軍隊嚴防死守,想做亂也沒有任何辦法。 早在郭鵬準備行動之前,已經調動了各地軍隊入駐各地非常重要的城池、險要關隘等等,這也是提前防范暴亂的一種方式。 一旦有哪些喪心病狂的家族昏了頭要和地方的豪強家族一起進行叛亂,軍隊是需要及時平叛并且擴大迫害規模的。 魏帝國全新的軍事規劃,郭某人早就已經決定好了,不過暫時還沒有來得及行動。 目前完成裁軍計劃的也就是荊州、揚州、并州還有平州等方面的軍事大營。 魏軍的常備軍兵力目前還維持在三十五萬左右,距離二十萬還有點距離,不過最后的裁軍計劃要等到西域戰爭和南中戰爭結束以后了。 戰爭基本結束以后,除了保留絕對精銳之外,剩下的識字的老兵們就散布各地屯田農莊擔任民兵教官。 有些文化好一點的還任命了村長,轉為文職,繼續為國家發光發熱。 裁軍行動很順利的開展,于是新的兵役計劃也接連展開,在中原和河北地區,人口統計已經完成的差不多,郭某人想要執行的兵役制度也制定的差不多,準備開始執行。 未來魏軍的狀態就是二十萬常備精銳加上數量不等的服役士兵。 常備軍是絕對精銳,帶領服役兵外出戍邊的時候是充當軍官的骨干軍事角色,對文化水準和軍事常識都有相當高的要求。 服役士兵則是未來維持邊疆戍守和賊匪征討的主要力量,他們的數量不等,數十萬乃至于接近一百萬都有可能。 根據綜合評估之后,朝廷決定把兵役時間定為三年,原則上來說,每個帝國男子都要從十八歲到二十一歲這三年間服兵役。 其中一年在各個練兵大營接受專業軍事訓練,一年半在邊疆戍守,接受風沙的歷練,還有半年則到洛陽加入衛軍,近距離感受魏帝國的榮光。 然后直到四十歲為止,都是國家的預備兵。 一旦常備軍和服役軍不夠用了,預備兵就要進行全體總動員,立刻上陣。 這對于農戶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這就等于是正常時節,國家出錢幫你養三年孩子,服役這三年的一切費用都是國家承擔,不僅如此,還有軍餉,可以減輕農戶家庭的負擔。 而且魏帝國屢屢大勝,軍隊戰斗力極強,周邊敵人都一掃而空了,現在當兵戍守邊疆的危險性也不大。 所以對于這樣的兵役制度,就算不強制,農戶的熱情也還是挺高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