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諸葛亮于是成為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狀元郎。 如今這一次科舉考試,是第一次使用科舉考試的名頭召開的科舉考試,也是正式的全國性的科舉考試,還是不分出身的科舉考試。 黎庶子弟,那些泥腿子們也有參加考試的資格。 而且未必就不能取得好成績。 因為時間緊迫,太學甚至沒能來的及開課給學生系統性的傳授考試內容,所以這次考試一旦參加,就等于裸考,碰運氣。 大家都一樣。 黎庶子弟對于農務往往很有優勢,而在整個劃分分數的項目里來看,占據分數最高的不是經義,而是策論,經義考試和農業知識考試的分數是一樣高的。 這場考試的公平性在最大限度上得到了兼顧—— 因為大家都沒什么準備,甚至有些人都來不及趕到洛陽,然后面對全新的考試內容,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直接放棄,等待來年再考。 敢于參加今年的第一屆科舉考試的,都是勇士。 相比于文舉的悲壯氛圍,武舉又有些不同。 武舉也是考三天,選拔的是基層帶兵軍官。 第一天考體能,類似于鐵人三項的長途越野負重障礙跑,考驗考生的體能水平和意志力,滿分一百分。 第二天是個人軍事技能考核,考驗各種主流軍隊兵器的使用,考驗馬術,考驗弓術,考驗對軍陣的理解和運用,滿分一百分。 第三天則是筆試。 出于對軍隊和軍人的高要求,郭某人對于武舉筆試的要求也不低。 參謀臺負責出題,針對一些行軍經常遇到的問題,比如安營扎寨,糧道保護,水源保護,防范夜襲等等問題,要求考生作答。 然后還有如今主流兵書的節選閱讀理解,要求考生選擇自己熟悉的一本兵書的節選內容進行作答。 這場考試的滿分也是一百分,整個武舉考試的滿分便也是三百分。 規則一樣,從高到低進行排名,一定名次之后全部黜落,不予錄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