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事實上,科舉制度完全確立之后,不少官員都覺得郭某人這招不太地道。 這就是在硬逼著他們的子弟讀書學習練武不能放任。 而且這還不一定能取得好的結果—— 萬一是一灘爛泥糊不上墻,那不就完蛋了嗎? 以后只能當個廢人,很難享受榮華富貴。 但是他們再怎么不爽,郭鵬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目標和看法,他的決斷不會有任何改變。 他就是要通過更加完善的武舉模式和文舉模式,還有限制非科舉出身的官僚能擔任的職位和涉及的領域,倒逼著官僚群體讓自己的子弟認真讀書。 讓他們努力練武,積極踴躍的參軍,提升自己的能力,逆熵做功,以此增加整個郭魏帝國的活力。 然后他又進一步想到只是選拔文官和武官,并不能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能應用在軍事經濟等各個領域,意義重大。 要是不能培養善于搞科學技術發明的人才,中國古代科學還是不能成就一套獨立的體系。 這樣的話,縱使他把數學和農學還有天文地理知識納入了整個科舉體系范圍之內也不能改變什么。 只有一整套成體系的理論才能指導技術發展。 不行,科舉還要改,要把科技方面的人才也納入科舉考試的范疇之內,要把工部定義為科技類人才的聚集之地。 任何有關農業生產,水利建設,鋼鐵冶煉,天文觀測等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專門人才都可以參加科舉,并且被納入國家體系之中,可以拿俸祿,吃皇糧,得到優待。 醫療方面也可以操作一下,把醫療也納入科考范圍之內,以便培育更多的醫學方面的人才,為提高魏帝國人口的平均壽命而努力。 這都是可以操作一下的。 如此塑造第三條、第四條進身之階,進一步打通上下流動,也方便魏政府進一步掌控整個社會的精英力量。 于是郭鵬派人把這個消息往外放,他要讓人們知道,皇帝有意將技術和醫學一起納入科舉考試的范疇之內。 并不久遠的未來,或者三年,或者五年,除了文科和武科之外,醫科和工科也會出現在科舉考試之中。 他要允許民間具備這些特殊能力的特殊人才也加入政府,成為官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