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郭瑾把皇權凌駕于魏律之上這種赤裸裸的現實毫不猶豫地說給諸葛亮聽。 諸葛亮似乎也完全不覺得意外。 “太子殿下,臣這樣做,并無任何私心,臣這樣做只是為了發展建設敦煌,讓敦煌百姓吃飽穿暖,不辜負陛下將敦煌郡托付給臣的信賴。” “你這好話說的一串一串的,自我與你交談起來,你就沒有一句心里話,面對我,你難道只會用官面上的話來搪塞?” 郭瑾收起笑容:“諸葛亮,我此來又不是為了問罪于你,我只是來這里看看,要問罪,那也是父親的事情,和我無關,你真的打算不對我說心里話,就如此搪塞我?” 諸葛亮眨了眨眼睛,猶豫片刻。 “殿下,臣只是有點擔心殿下和陛下并不喜歡如今的敦煌郡。” “發展的好,為什么要擔心我和父親不喜歡敦煌郡呢?黎民百姓生活安康,有錢花,有飯吃,不會餓死人,這就足夠了,你為什么會有如此擔心?” “因為陛下多次下發詔令,要天下郡守重視農業生產,鼓勵農業生產,而不是關注商業,鼓勵商業。” 諸葛亮嘆息道:“臣不知道這樣做會不會違背陛下的命令,所以日日為之憂心勞神,卻沒有任何辦法,只能這樣做。” “農為國之本,重視農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人可以一日不吃飯,卻并非人人都要每日做生意,商業和農業的取舍,就是那么簡單。” 郭瑾搖了搖頭:“況且重農抑商,是重視農業,抑制商業,并非消滅、不允許民間經商,只是要求官員更加注重農業罷了,誰也不會因為你商業發展的好就問罪于你。” “有殿下這句話,臣的心里就有底了。” 諸葛亮像是松了口氣一般的笑道:“殿下,農業生產固然是國家之本,但是,總有些地方,它本身就不適合農業生產,無論怎么開墾,無論怎么生產,都不可能比其他地方產量更高。” 這一點郭瑾倒是認同的。 有些地方山多地少,有些地方干旱缺水,有些地方土壤肥力跟不上,有些地方較為寒冷。 要說起來,這世上適合進行農業生產的地方是真的不多,涼州也是如此,氣候較中原地區苦寒、干旱、降水少。 這些地方固然也能發展農業,但是要僅僅只是發展農業,發展死了都搞不過關中,搞不過中原的兗州豫州和河北的冀州。 先天限制,后天實在是難以彌補,這是天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