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后來洛陽大亂,何進被殺,當時正值董卓入京,何進舊部群龍無首,只好投靠董卓,張遼也隨波逐流投靠董卓。 到這里,張遼才和呂布有聯系,至于之前兩人有沒有聯系,郭鵬不知道,也從未問過張遼。 不過何進舊部投靠董卓其實和呂布關系很大。 沒有呂布殺掉丁原投靠董卓,何進舊部也不至于沒人可選。 后來,董卓死了,王允上位,并州幫主導了中央政府,一群并州人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 呂布做了朝廷的奮武將軍,而張遼則是朝廷賜封的魯國相,實打實的兩千石,兩人之間并無從屬關系。 只是因為呂布和張遼都是并州人,關系天然親近。 王允領銜的并州幫中央政府垮臺之后,身為并州人的張遼無處可去,只能跟著呂布東奔西走。 那個時候,張遼與呂布的關系更類似于客將。 再之后,呂布被袁紹忽悠著來打郭鵬,被郭鵬殺了,張遼一看沒有必要打下去了,就投降了,被張飛引薦給郭鵬。 郭鵬因為當年曾經辟召過張遼而不得的事情引以為憾,接納了張遼,從那以后,張遼才開始為郭鵬征戰。 從董卓時代就一直敵對的關系直到呂布死了才結束,中間好些年的時間,張遼都是郭鵬的敵人。 因為這個歷史包袱,張遼在軍中威望高,在朝廷官員眼中則是一個不可信任的人。 比起于禁,張遼更不受朝廷的待見,參謀臺和兵部有不少人對張遼的看法不好。 要不是郭鵬信任他,任用他,力主提拔他,讓他發揮自己的才華,張遼是絕對走不到今天這個地位的。 但是不管怎么說,張遼也是東南方面軍的最高統帥,蕩平了江東孫氏政權、地方離心勢力和百萬山越賊人的強悍功臣。 論及軍功,張遼只在曹仁之下。 在這個曹仁榮耀退休的時候,張遼已經取代曹仁,成為了軍隊里威望僅次于郭鵬的人。 所以打從曹仁退下來之后,朝廷里就不斷有那些【善于揣摩君王心思】的人偷偷摸摸的直接上表給郭鵬,向郭鵬闡述張遼一個外臣在江東統領重兵的危害之處。 言下之意,就是他們認為郭鵬一定很忌憚張遼,一定也想要讓張遼把兵權交出來和曹仁一樣榮耀退休。 否則一個曾經與郭鵬為敵的將軍統領數萬精銳軍隊駐守江東,稍有不慎,就是割據的局面。 這個大將實在是不能得到信任,應當罷黜,奪了他的兵權,將他召回洛陽就地看管。 但是那個時候,郭鵬還真沒這樣想過。 他長期把張遼放在江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需要張遼率領東南兵團在揚州中部和南部執行開拓任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