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六十四 犁庭掃穴政策-《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2/3)頁
如此廣大的大草原,除了鮮卑之外,必然還有諸多雜胡生存。
雖然鮮卑作為一個政權實體被消滅了,但是郭鵬認為肯定還有很多雜胡部落生活在大草原上沒有被找到,誰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在日后成長起來變成巨大的威脅。
鮮卑當初也只是匈奴的奴隸部落罷了,在漢政府打擊匈奴的過程之中獲得了喘息之機,最終成長為匈奴帝國2.0,鬧得東漢帝國的后半生雞犬不寧。
郭鵬在御前軍事會議上認為,鮮卑沒了,鬼知道會不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鮮卑,所以戒備是必須的,是不能減少的。
犁庭掃穴政策務必要貫徹落實,直到永遠。
所以漠州小規模的軍事行動就一直沒停過。
郭鵬也因此打造了一支仿照游牧騎兵生活方式而建成的騎兵。
以牛羊馬為基礎補給,不需要額外的后勤,大規模游獵草原。
大軍行動的時候,除了本身攜帶的肉干之外,還有大群牛羊馬隨行,就按照游牧騎兵的生活方式,一次出擊常常有數月之久,不需要額外的后勤補給。
發現一個部落消滅一個部落,斬殺老幼病殘,壯女壯男能擄掠多少就擄掠多少,以此斷絕草原部族對未來的魏帝國的威脅,順便訓練精銳善戰的強悍騎兵。
平州也是一樣。
平州如今的探索范圍已經跨越黑龍江,進入外東北,抵達了東邊海岸線,并且登陸了庫頁島進行巡查,還發現了生活在這里的部分土著蠻族。
按照郭鵬犁庭掃穴的政策安排,這些土著蠻族遭到了帝國游獵騎兵的無情獵殺,只要發現聚居點就進行摧毀,不給他們生存的機會。
要是發現大規模的有政權形成傾向的部族,更會出動千人規模的游獵騎兵,對他們發起滅絕性打擊。
游獵騎兵一般是以百人隊為行動單位的,每一隊安排一個百夫長率領,深入原始叢林深處,探索未開發的領地,獵殺群居于此的蠻族,擴充帝國對邊疆地區的了解。
這樣規模的犁庭掃穴政策也成為魏帝國在后戰爭時代保持軍隊戰斗力的重要手段——
延德九年大規模平叛戰爭結束以后,皇權史無前例的登臨頂峰,魏帝國也真正進入了天下無敵的狀態之中。
可以預見的未來之中,魏帝國和魏軍找不到可以形成威脅的對手。
在這樣的狀態之下,皇帝郭鵬下達了最終的裁軍命令。
這一次,魏帝國從西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東南方面軍和東北方面軍四個方向展開最后的裁軍行動。
最終裁除軍隊七萬一千三百二十九人,保留陸軍精銳三十萬整,和海軍三萬人。
裁掉的七萬一千三百二十九名士兵全部散入地方,進入云州、交州、平州、漠州和西域等地區,擔任地方基層官員和軍事教官,建立魏帝國的基層政權,以此成為魏帝國在當地的統治基石。
第(2/3)頁